中交建筑一公司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2025年公司围绕“加速科技转化,强化创新实效”主题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开展“科技月”系列活动
申报的多项成果荣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一种水电安装用辅助定位装置
该实用新型属于水电安装辅助设备领域,旨在解决传统定位装置存在的间距不可调导致水管夹持不稳、对不同尺寸水管适配性差、以及支撑易倾斜等问题,通过以下三大核心结构实现精准改进。
一是间距可调结构,确保夹持稳定。工作架安装于支撑板顶端,内部设有空隙槽及外齿;行径架通过行径槽悬挂,由伺服电机驱动工作齿轮与外齿啮合。两套行径架可独立调节间距,实现对水管两端的精准支撑,避免因不对称夹持导致的稳定性问题。
二是自适应夹持结构,提升尺寸适配性。底座设有弧形槽,放入水管后,通过扳动压紧圆环进行初步固定;伸缩杆进一步推动带防护垫的弧形夹板实施夹紧。防护垫为可更换设计,能够适应不同尺寸水管,在保障夹持稳定的同时避免表面损伤。
三是水平调节支撑结构,防止倾斜。支撑板装有水准气泡仪,用于实时监测水平状态;通过调节杆调整支撑腿的高度,底部设有防滑块,全面确保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的平稳性与安全性。
一种悬挑工字钢的卡接固定机构
该实用新型属于悬挑工字钢固定技术领域,针对传统机构存在的操作繁琐、压板易偏移、整体安装不便等问题,提出以下三大创新结构予以解决。
一是调节式压板组件,简化固定操作。顶杆顶端设有螺纹台与锁紧台,丝杆底侧的转动块嵌入压板主体的转动槽中。转动丝杆即可推动压板下压,牢固固定工字钢;随后拧紧锁紧栓辅助固定丝杆,大幅提升操作便捷性。
二是固定螺帽与连接杆配合,限制压板偏移。固定螺帽内侧的螺杆与压板主体侧端的连接槽通过螺纹适配,旋紧螺帽可使其紧压支架外侧,配合连接杆与螺杆实现对压板的限位,有效防止压板在固定过程中发生偏移,确保固定精度。
三是预埋钢筋与固定螺母,优化安装流程。将钢筋预埋于混凝土中,支架底侧的底板安装孔对准钢筋下滑,使其贴合混凝土表面,随后在外侧套设固定螺母即可完成连接。该设计显著简化安装步骤,提高施工效率。
一种具有可调式结构的高支模
结构稳定性监测装置 该实用新型属于高支模监测技术领域,针对传统装置在调节稳定性、监测器拆换便捷性以及安装牢固性方面的不足,通过三大核心结构实现全面优化。
一是可调限位结构,保障调节平稳。连接座配备调节丝杆与限位框,由调节电机驱动丝杆带动丝杆滑套进行高度调节;水平方向则通过丝杆滑轨与驱动电机实现位移。连接板与限位框形成双重限位,确保调节过程稳定可靠,实现灵活监测定位。
二是快拆拼接结构,便于监测器更换。监测器主体设有拼接卡块,可与驱动套的拼接卡槽快速对接,并由限位杆辅助固定。更换时,仅需旋出限位杆,滑动监测器主体使卡块脱离卡槽即可,操作简单、高效。
三是便捷安装结构,实现快速稳固装配。安装板配有调节板与固定板,安装时打开调节板套设在支柱上,对接固定板后采用安装螺杆锁紧,结合橡胶垫增强贴合性与防滑性能,实现装置的快速、稳定安装。
施工用爬架支撑结构 该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重点解决传统爬架支撑结构安装灵活性低、难以适应多样化工况,以及支撑稳定性与安装便捷性难以兼顾的问题,通过分体式设计与结构优化实现突破。
一是分体式安装结构,增强布局灵活性。采用支撑柱与支撑面板分体设计,先将爬架支撑架安置于支撑面板上部,再通过支撑柱将整体结构独立安装于墙面或其他位置。该设计打破传统一体化形式的局限,支持根据实际施工需求灵活调整安装点位,显著提升适应性与布局自由度。
二是优化支撑结构,兼顾稳定与便捷。在支撑柱与支撑面板连接处设置加固板,优化受力传递路径;支撑上部与下部采用向内收缩的弧形过渡设计,有效分散支撑荷载;支撑下部左、右板之间设有插槽,辅助定位安装。多项结构协同工作,在保证整体支撑稳固的同时,简化安装流程,实现爬架安全、高效施工。
来源技术质量部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