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一局市政环保公司与企同行——砀山之行
砀山项目 闫向杰 去年初秋,我跟着项目团队走进砀山经济开发区时,眼前还是一片平整的空地,只有施工围挡上“医疗器械产业园”的字样,勾勒着项目的轮廓。如今一年光景,当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厂房主体结构顺利封顶,看着吊车吊起“封顶大吉”的红色横幅,我握着手中的施工日志,忽然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轨迹,早已和这个项目、和企业的发展紧紧绑在了一起。
刚接触主体施工管理时,我总觉得“按图施工”就是全部,直到第一次面对多班组交叉作业的混乱。那会儿几栋厂房同时推进钢筋绑扎和模板搭设,钢筋班组等着模板固定才能放线,模板班组又盼着钢筋材料提前进场,两边进度卡在一起,现场一度停滞。我急得围着工地转,项目上的前辈却提醒我:“管理不是‘等’,是‘串’——得把各工序的衔接节点捋顺,提前把材料、人力的时间算清楚。”后来我们重新梳理施工计划,给每个班组明确了进场、作业、交接的时间窗口,还建立了每日碰头会制度,有问题当场沟通。慢慢的,现场从“各干各的”变成了“互相配合”,我也终于明白,主体施工的顺利推进,靠的是把零散的工序“串”成有序的整体。
从最初拿着图纸对照现场尺寸,到后来能独立跟进一栋厂房的主体施工;从开会时只能记笔记,到现在能主动提出工序优化的建议;从看到钢筋、混凝土就觉得枯燥,到如今望着封顶的厂房,能想起每一段结构施工时的不易——这一年,我在主体施工的摸爬滚打中慢慢成长,也见证着企业如何把蓝图变成现实。项目推进中,企业给我们提供了管理培训,还安排经验丰富的前辈带教,帮我们解决技术难题、理清管理思路;而我们团队也用一个个节点的顺利完成,为企业在当地的项目建设积累了口碑。有时候看着工地上“中国中铁”的标识,会觉得特别自豪——我们建的不只是厂房,更是企业在产业项目领域的底气,是地方发展的希望。
主体封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现在站在封顶的厂房下,看着主体封顶后的二次结构、装饰装修等,我知道接下来还有更多工作要做。但这段在主体施工中收获的成长、学会的管理方法,会成为我继续前行的底气。作为企业的年轻一代,我想把在这个项目上学到的东西,用到接下来的工作里,以更踏实的态度、更积极的行动,跟着企业一起,在更多项目上实现价值。因为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都会变成企业发展的力量;而企业每向前一步,也会给我们年轻人更多成长的机会。
END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