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航局城交公司八一建军节当军装换成工装,军魂从未褪色
当号角化作哨声,热血始终滚烫
在八一建军节之际
让我们走近三位退伍军人
从抗洪勇士到工程“匠人”
从戈壁军营到建设一线
从装甲步兵到地铁尖兵
他们带着军人的“责任”与“坚持”
在平凡岗位上续写着“不服输”的新篇章
军装虽卸使命不改他们用行动证明退伍军人,在哪里都是“尖兵”!
01 李峰,公司太康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1997年入伍,11年的军旅生涯,历经1998年抗洪、2004年空降兵比武、2008年抗震,两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两次荣获“个人三等功”表彰。
你好,1997年刚戴红花的小李,我是老李。盯着兰太高速蓝图,这劲头跟当年你死磕洪水堤坝一样。1998年夏天,肩膀见血、十指翻泥,硬把“死命令”扛成“活堤坝”。那股“死磕”劲儿,就是咱的魂!
二十八年,从天而降的“兵”变扎根大地的“匠”,沙袋换图纸,战场不同,军魂依旧!地铁、高速,每一寸建设过的土地,都烙印着永不服输的精神。如今我深耕在中原,放心,当年那朵“优秀士兵”的小花,早已开成漫山遍野的担当。那热血小兵,眼里火未灭,脚下根更深!
02王学兴,公司甘肃庆阳项目部的一名高级总监,1983年入伍,曾荣获个人三等功。
你好,18岁的学兴。此刻,戈壁的风正掠过张铁沟特大桥的钢索,像极了当年军营早操时的晨风。现在我口袋里揣着的是安全巡检记录表,而你肩上还扛着没有缀星的列兵肩章。
1984年那个雪夜,你把机要文件死死抱在怀里,坐着颠簸的吉普车,走过一百多公里的山路,你咬了下舌尖,腥甜混着疼劲猛地蹿上来,瞬间清醒,那是你第一次把“责任”嚼出了滋味。
四十年的朝督暮责,如今这责任锁在每一条紧扣的安全带扣里,藏进每一句“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叮嘱中。看190米高塔冲出深沟,那份自豪感,和当年完成任务的笑容一样滚烫。
03 薛明辉,公司青岛地铁项目的一名主管施工管理员,2007年入伍,在兰州军区68223部队任装甲步兵,2008年参加酒泉地区中巴联合演练,荣获“训练尖子兵”“营部嘉奖”“优秀士兵”等称号。
你好,19岁的薛明辉,我是37岁的“你”。此刻,我正站在青岛地铁8号线支线的施工现场,协调着管线迁改的复杂工序。当我在与外部单位据理力争时,总会想起2008年戈壁滩上的那个清晨——你趴在装甲车履带旁,用冻得通红的手反复调试瞄准镜,直到在联合演练中打出满堂彩。那晨霜凝在眉睫的凉,把“坚持”二字永远刻进了我的血脉。
十八年光阴荏苒,装甲车的轰鸣化作混凝土罐车浇筑的节奏。如今,这份执着藏在每一份施工方案里,融进每一次精准协调中。从新兵连的三公里呕吐,到武装五公里全连前十;从现场管理到外协攻坚——我们始终是那个在终点前全力冲刺的兵。
供 稿 | 以上项目
一审一校 | 袁世龙二审二校 | 孙 欣
三审三校 | 刘永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