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飞 胡水根 赵小伟 姚俊威 张 骞
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郑州 450046
摘 要:结合200 t 桥式起重机起升机构设计,分析单层、双联螺旋绳槽卷筒吊车滑轮组,10 倍率滑轮组卷绕系统中钢丝绳偏角。全面、系统地给出大倍率、单层、双联螺旋绳槽缠绕系统中钢丝绳偏角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桥式起重机;起升机构;偏角
中图分类号:TH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785(2018)11-0144-03
0 概述
桥式起重机( 以下简称桥机) 普遍采用单层、双联缠绕方式,当滑轮组倍率小(倍率m ≤ 4)时,通常卷筒长度较短,滑轮数量也较少,绕绳较为简单,偏角也较为明确,一般均能满足规范偏角要求。但当滑轮组倍率大(倍率m > 4)时, 卷筒长度和滑轮组长度较长吊车滑轮组,偏角可能会超过规范要求,这时应全面地分析钢丝绳偏角,以便合理安排绕绳。
2016 年6 月,我公司与某水工厂签订了一台200 t-32m A5 电动双梁桥机,起升高度为18 m。起升机构设计时采用单层、双联螺旋绳槽卷筒,10 倍率滑轮组,钢丝绳在卷筒两端通过压板固定,入动滑轮组中部滑轮的卷绕系统。绕绳如图1 所示。
1 钢丝绳允许偏角
钢丝绳偏角是指钢丝绳绕进或绕出卷筒、滑轮时,钢丝绳对卷筒或滑轮的偏角。GB/T 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规定:钢丝绳绕进或绕出卷筒时,钢丝绳中心线偏离螺旋槽中心线两侧的角度不应大于3.5°;钢丝绳在绕进绕出滑轮槽时的最大偏斜角(即钢丝绳中心线和与滑轮轴垂直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应大于5°。
图1 起升机构绕绳图
2 卷筒上钢丝绳偏角分析
钢丝绳在卷筒两端固定,入动滑轮中部滑轮(见图2)。当0 起升高度时,卷筒中心与动滑轮中心垂直距离最大,钢丝绳在卷筒上偏角α 正向最大,随着起升高度的增加,卷筒中心与动滑轮中心垂直距离以及钢丝绳偏角α 逐渐减小,由于L 2(最大起升高度时,钢丝绳在卷筒上与卷筒垂直中线的距离)小于a (钢丝绳入绳的动滑轮与动滑轮组垂直中线的距离),钢绳偏角由正变负,最大起升高度时,偏角α 负向最大。由此,只需要计算正向偏角α 1 和负向偏角α 2,并考虑螺旋绳槽偏斜角β 后的综合偏角是否不大于3.5°。
(a) 0 起升高度 (b) 最大起升高度
(c) 螺旋绳槽偏斜角β
图2 卷筒上钢丝绳偏角分析
结合图2 得
式中: L 1 为0 起升高度时,钢丝绳在卷筒上与卷筒垂直中线的距离; H 1 为0 起升高度时,卷筒中心与滑轮中心垂直距离;β 为螺旋绳槽偏斜角,螺旋槽中心线和与卷筒轴垂直的平面之间的夹角; p 为卷筒绳槽节距; D 为卷筒绳槽底径。
3 滑轮上钢丝绳偏角分析
钢丝绳在滑轮上的偏角与动、定、平衡滑轮组结构、绕绳方式以及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关。
钢丝绳在滑轮上偏角有3 个,1)钢丝绳在动滑轮上的偏角,2)钢丝绳在定滑轮上的偏角,3)钢丝绳在平衡滑轮上的偏角。因动滑轮与定滑轮和平衡滑轮间均有绕绳关系,所以可以点带面,仅分析1)即可。钢丝绳在动滑轮上的最大偏角γ 有3 个来源:
①卷筒和滑轮间钢丝绳吊车出租,图2 中α 1 和α 2 中的绝对值较大者,记为γ 1。
②动滑轮与定滑轮间钢丝绳偏角最大者,记为γ 2。此偏角的最大值较为复杂,需对比多组动、定滑轮间有绕绳关系的动、定滑轮的水平距离,水平距离最大的二手吊车,在最大起升高度工况时钢丝绳中心线与铅垂线偏角即为最大(见图3)。
图3 滑轮上钢丝绳偏角分析
经对比分析,图中所示动滑轮与定滑轮间的水平距离最大。
式中:b 为定滑轮组第3 个(从边部数)滑轮与定滑轮组中心水平距离;c 为动滑轮组第5 个(从边部数)滑轮与动滑轮组中心水平距离;H min 为最大起升高度时,定、动滑轮组中心垂直距离。
③动滑轮与平衡滑轮间钢丝绳偏角记为γ 3,若将两平衡滑轮位置设置适当,此偏角可为0,且不随起升高度变化。
4 实例
以200 t 起升机构为例,分别计算钢丝绳在卷筒和滑轮上的最大偏角。已知L 1=1 590 mm, L 2=130 mm,a =195 mm, H 1=21 515 mm, H 2=4 025 mm, p =30 mm,D =1 150 mm; b =301 mm, c =65 mm, H min=3 475 mm
1)卷筒上钢丝绳偏角
卷筒上钢丝绳正向偏角α
卷筒上钢绳负向偏角α 2
由卷筒绳槽旋向和钢丝绳在卷筒上的出绳位置可知,螺旋绳槽偏斜角β 可以减小偏角α 1 和α 2,则考虑β 后的综合偏角
5 结束语
以200 t-32 m A5电动双梁桥机起升机构为例,全面、系统地给出了大倍率、单层、双联螺旋绳槽缠绕系统中钢丝绳偏角的分析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文中的缠绕方式是一种新型、非常规地缠绕方式,但分析方法可用于任何绕绳方式偏角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张质文,王金诺,程文明,等. 起重机设计手册(上卷)[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
[2] GB/T 3811—2008 起重机设计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