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公局集团晨光漫过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中心区的一栋栋崭新的住宅楼,砖红色的墙体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芒。发电站村村民刘国水脚步轻快地走在小区崭新的沥青步道上,这里将成为他和乡亲们的新家。2023年7月那场特大洪水带来的创伤,如今正在被这片拔地而起的住宅区逐渐治愈。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2023年7月底,北京市遭遇了罕见特大暴雨。因持续强降雨,昌平区山区出现塌方、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导致部分山村道路断行、通讯中断,大量民居损毁。为让受灾群众尽快安居,2024年5月,由一公司承建的流村异地迁建项目正式开工。这是
北京市首例灾后迁建安置上楼项目
,也是流村镇首批受灾群众的保障房工程。项目位于流村镇中心区,总建筑面积达3.89万平方米,惠及韩台、发电站、北照台3个受灾严重村庄的253户共660余名村民,共建有9栋住宅楼,提供435套住宅。
今年7月16日,项目迎来首批看房村民。“这不仅仅是房子,更是村民们安稳生活的底气!”项目经理米佳琦介绍道。项目自开工以来,联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采用高标准建设,抗震烈度达8度,周边沟渠标高超出20年一遇水位线0.5米以上,项目周围配有学校、医院、商场等附属设施,实现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一站式解决,社区内同步规划建设了适老化无障碍坡道、配套运动场、机动车充电站等,尽显人文关怀。
建设期间,项目团队始终践行利民承诺,采用分段施工避开村民早晚休息时段,配备雾炮车、围挡喷淋系统减少粉尘污染,设置夜间值班人员及反光标识保障出行安全。特别是项目开展的
“里程碑节点开放活动”
,在主体封顶、装饰装修施工、园林绿化完成后邀请村民代表实地查看,
让大家对项目建设情况了如指掌,始终放心、安心
。 在接待处,工程师们详细讲解小区规划后,带领村民们实地参观。推开4号楼三居室的房门,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地板上。村民王大爷仔细检查瓷砖铺贴的平整度,
满意地点头:“这施工质量,比我们老房子强多了!”
厨房里,采用304不锈钢材质的整体橱柜已安装到位。村民朱大姐打开防潮柜门,比划着操作动线:“台面高度正正好,再也不用弯腰做饭了!”主卧飘窗前,大家正兴致勃勃地讨论:“这采光面宽达到2.4米,以后养花、晒太阳正好!”
截至今年7月,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8%,9栋住宅楼全部封顶,435套住房正在进行最后的内装收尾。预计7月底可完成竣工验收,受灾群众按时搬入新居指日可待。
夕阳西下,参观结束的村民们仍聚在小区中央广场热烈讨论。建设者们正在加紧进行园林绿化施工,让这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安心房,早日成为流村镇660余名村民的幸福港湾。
来 源 | 一公司
供 稿 | 陈德恒、郭昕欣 校对 | 单传龙
责 编 | 刘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