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司综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知识
应知应会问答问题 NO.104 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答案在文章底部 (^o^)/~
2025年10月14日是第56届世界标准日,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为“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增强伙伴关系,共促可持续发展”。
(左)2025世界标准日中国海报、(右)2025世界标准日国际海报
在世界标准日这个彰显规则
连接未来的特殊时刻我们回望中铁三局二公司遍布全国的工程项目
可以清晰地看到从毫米级的桩基定位到智能化的穿透式管理
标 准已从纸面的条文转化为驱动工程创新、守护百年安全
构建卓越管理的核心力量
深刻诠释着“标准为基
品质为魂”的建设理念
1标准作为“规矩”划定质量安全底线,构筑发展防护网
标准首先是不可逾越的“规”与“矩”,为工程生命线划定刚性底线。它如同工程的“语法”,确保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构件都能准确无误地表达“安全”与“可靠”的核心语义。
在滁州涉铁项目,钢筋绑扎的间距、工艺严格遵循标准,浇筑出整齐划一的混凝土柱体,从根源上杜绝位移、松散等质量隐患。
在公路路面总队,“六度”控制法(平整度、压实度、厚度等)成为路面施工的铁律,通过闭环管理和专人盯控关键参数,确保每一层结构都经得起考验。
在特殊孔跨作业队,《安全作业规范手册》等制度与“班前布置、班中检查、班后总结”的闭环流程,将安全责任渗透至每个班组、每个岗位,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的卓越成效。
这些实践表明,标准是守护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基石,构筑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防护网。
2标准作为“桥梁”连接技术创新与应用,驱动产业升级 标准更是通向未来的“桥”与“船”,成为新技术、新工艺落地生根的通用语言和应用航道。当创新技术如同散落的珍珠,标准便是串珠成链的那条线。
在石雄铁路项目,螺杆桩与水泥搅拌桩施工全面应用信息化系统。通过集成北斗定位、多种传感器,将桩位偏差精准控制在±3cm以内,实现施工全过程可视化管理,使桩基完整性合格率达到100%,返工率降低20%。
在宜昌管片厂,数智管片质控中心集成9大管理模块,通过预制构件建档脱模一体机系统、流水线工序RFID监控系统、智造信息移动作业PDA系统等,实现了从物料入库到管片发运的全过程质量追溯,构建了完整的智能制造体系。
在邯马项目,“人员-设备-环境-流程”四位一体的智能安全管控体系深度融合北斗、AI、电子围栏等技术,为营业线施工装上了“智慧指挥大脑”,实现了安全风险的超前预警与闭环处置。
在西三教项目,BIM可视化交底突破了传统文字的认知壁垒,塔吊安全辅助系统、AI不规范行为识别系统则构建起“监测-预警-防护”的全流程智能屏障。
这些案例证明,标准打通了智能建造从理念到实践的路径,驱动传统基建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3标准作为“框架”构建系统管理格局,激发内生动力 标准的价值还在于其系统集成性,它构建起“刚柔并济”的现代工程管理格局。这不仅体现在对底线红线的刚性坚守,更体现在为创新活力预留的弹性空间。
在混凝土总队(宝中项目),从智能生产的实时监控预警,到绿色施工的“零排放”循环系统,再到质量安全追溯的“可视化”平台,标准将智能、绿色、质量安全三大理念系统集成于拌合站这一单元,展现了强大的协同效能。
在宜昌管片厂,蒸养水养环境监控系统实时采集养护温湿度和PH值,堆场管理系统精准定位管片仓位和龄期,发运管理系统在线调度和装车追踪,形成了从生产到养护再到发运的全程数字化管控闭环。
在南京枢纽项目,穿透式管理与“实景、实物、实操、实训”的一站式综合实训基地相结合,通过标准化将管理链条无缝衔接,将责任节点精准把控,将培训效果落到实处,充分展现了企业系统化的管理底蕴。
铜吉项目采用可视化平台直观地展示项目关键信息,有效整合各类系统和数据,实现信息的可视化集中管理,显著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在此格局下,强制性标准是必须严守的“红线”,各项目推行的高于行业要求的企业内部标准,是在标准框架内为创新预留的“弹性空间”,有效激发了项目一线的内生动力与创造活力。
今日基建行业的竞争,已是质量与效率的竞争,更是标准与体系的竞争。对于中铁三局二公司而言,标准不仅是施工的准则,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连接现在与未来的“桥”,是驶向卓越与创新的“船”。
值此世界标准日,我们以遍布全国的标准化实践证明:
唯有坚持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建造,方能在时代的浪潮中行稳致远,持续铸就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时代伟业与不朽丰碑。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知识
应知应会问答答案 NO.104车辆编辑:刘璇 信息来源:滁州项目、公路路面总队、混凝土总队、南京枢纽项目、石雄项目、特殊孔跨作业队、西三教项目、邯马项目、铜吉项目、宜昌管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