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近日,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崔振东带领66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本科生、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深入公司承建的济南市航天大道穿黄隧道工程Ⅰ期2标项目,开展了一场生动的工程实践调研。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工程,济南航天大道穿黄隧道是济南“北跨”战略的关键交通纽带,将有力连接高新区与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打通遥墙国际机场至起步区的快速通道,促进两岸产业协同发展。师生们调研的2标段承担着北线单洞隧道及西岸接收工作井施工任务,盾构段长3.25公里。该标段面临穿越高渗透性砂层、钙质结核层等复合地层,克服黄河“地上悬河”带来的超高水压、地质突变等世界级施工挑战。
项目团队采用“现场讲解+技术研讨”相结合的模式,为师生们打造了沉浸式工程实践课堂。在项目智慧管控中心,师生们通过大屏幕实时了解了项目概况,深入了解了“征程号”盾构机的掘进参数、泥水循环状态、地层沉降数据等关键信息。
项目机电总工程师叶延庚详细介绍了项目攻克技术难关的创新实践:“针对黄河复杂地质条件,我们创新应用了‘制浆-储浆-注浆’一体化系统和分层逆洗泥水循环技术,解决了双液浆长距离运输和管路堵塞的难题,施工效率提升30%。”他表示,“中交隧道局始终重视校企协同育人,已与多所高校共建实践基地。未来,本项目将进一步开放技术资源,为高校学子创造更多参与重大工程实践的机会。”
研究生李同学表示:“书本上的盾构掘进参数、地层响应分析在这里变成了鲜活的设备数据和施工场景。崔老师结合现场盾构机讲解的‘泥水环流技术’,让我对盾构机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本科生王同学感慨道:“穿黄工程的难度远超想象,但建设者们用创新技术逐一破解挑战,这种‘迎难而上、科技攻坚’的精神,正是我们青年学子需要学习和传承的。”
本次实践调研活动是中国矿业大学深化“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也是公司系统性开展“万名工程师进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双方将以济南穿黄项目为重要纽带,在技术研发攻关与高端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化合作,持续推动工程师进课堂、学子进工地等双向互动,共同为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来 源 | 济南穿黄隧道项目
供 稿 | 吴昊东校 对 | 俞欣责 编 | 仲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