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五局二公司晨光穿透项目部玻璃窗的缝隙,在办公桌上投下细长的光影。我轻轻抚摸着文件柜里整齐排列的档案盒,那些标着日期的标签像时光的刻度,悄然记录着我在黄百铁路项目综合办公室度过的三百六十五个日夜。这一年,恰似一卷徐徐展开的工笔画,每一笔都浸染着汗水与感动,将青涩的职场初体验,勾勒成独特的成长印记。
初到项目时,盛夏的热风裹挟着细沙掠过大山,也吹乱了我忐忑的心绪。综合办公室的工作如同一张细密的网,文件流转、会议筹备、后勤协调,千头万绪让人无从下手。还记得在来项目部的车上,书记就将我拉进综合办工作群里,布置了明天的工作任务,计划带我去现场配合广西电视台对于项目运用大型器械施工的专项采访,我的心一下子就紧张起来,心想刚来到项目就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面对一连串的施工工序专业术语,我像误入迷宫的孩童般毫无头绪。当晚收拾好宿舍,我便揣着笔记本向综合办主任请教。他却笑着拍了拍我的肩:“别慌,明天带你去现场看‘活教材’。”次日清晨,我跟着前辈们走进隧道掌子面,钢模板台车在灯光下泛着冷光,混凝土输送泵的轰鸣震得安全帽嗡嗡作响。记者举着摄像机讲解“如何用镜头语言呈现施工流程”。夕阳西沉时,他们沾满粉尘的工装上镀着金边,那些耐心讲解的身影,成了我职场路上第一盏亮起的明灯。
会议筹备是场精心编排的舞台剧。从调试投影仪时与闪烁的光标较劲,到会议记录时飞速捕捉每一个要点,每个环节都藏着学问。有次筹备领导检查汇报会,我反复核对汇报材料到深夜,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笔记本上,墨迹在光影中晕染开,仿佛在诉说着成长的执着。会议当天,我坐在角落,一边记录要点,一边留意着茶水是否续满、投影画面是否正常。当看到领导在会上从容展示我们准备的资料,那种成就感如同春日的暖阳,驱散了所有疲惫。
后勤工作则是生活的温柔注脚。藏在烟火气里,是深夜厨房的暖光,是风雨中的坚守,是清晨五点的厨房飘来蒸馒头的香气。让我明白后勤工作看似琐碎,却承载着最真挚的关怀。这些细碎的温暖,如同点点星光,照亮了项目生活的每个角落。
写作拍摄则像是在图文的天地里开垦一片属于自己的田地,过程虽艰辛,却也收获满满。初触公文写作时,空白文档像片荒芜的田地,让我握着鼠标的手迟迟不敢落下。写出的材料要么带着学生腔的生硬,要么逻辑链条断裂如碎玉。为了破局,我开始“笨鸟先飞”,研读往期的工作总结、汇报材料,标注出精彩的语句、清晰的行文结构。日常工作中我主动承担起一些简单的稿件撰写任务,哪怕是一份小小的通知,也会反复打磨,不断修改。听闻胡书记是“笔杆子”,我便带着稿件去请教,书记总是耐心地教我,逐字逐句分析、修改,力求每个字都达到最好效果。他经常跟我说:做办公室工作,一定要提升自己的写作与拍摄能力,多展现自己的才华,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那写作就是展现自己工作水平和成果最好的途径。所以在偶尔闲暇时我也会操笔写下当下的一些感触,用相机记录有趣的人或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努力逐渐有了成果,文章几次发表在公司公众号和局铁道开发报。配合着大气磅礴的航拍全景图,使得更多的人能够看到黄百铁路建设者们的奋斗与坚守。
这一年,我在复印机的嗡鸣声中学会了细致,在深夜加班的台灯下懂得了坚持,在同事们的欢声笑语里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项目驻地旁的树抽了新芽又落尽枯叶,见证着我从懵懂走向成熟。曾以为难以逾越的难关,如今都化作嘴角的浅笑,那些现场跟拍时晒出的肤色分界线,都成了时光馈赠的勋章,沉淀为生命中珍贵的阅历。
站在新的起点回望,黄百铁路项目的见习时光像串起珍珠的丝线,将成长的点滴串联成璀璨的项链。未来的路或许还会有风雨,但我已不再畏惧。因为我知道,这段在黄百项目的见习岁月,早已教会我用坚韧和热爱,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单位:黄百铁路项目作者:张泓昕编辑:陈传江审核:陶 醒 严若焓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