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国交建】国内首个跨海大桥桩基冲刷防护工程完工

2025-07-22 03:29:17浏览:182 来源:中国交建   
核心摘要:国内首个跨海大桥桩基冲刷防护工程完工
中国交建随着跨海工程向深远海持续迈进 我国已建成一批大跨径跨海通道 桥越长、海越深、潮越急 大桥桩基的冲刷侵蚀问题就越突出 这已成为桥梁“百年工程”的重大挑战 在这项事关战略与安全的技术空白上 中交建设者率先破题近日,在东海之滨由三航局承建的国内首个 跨海大桥桩基冲刷防护工程 东海大桥桥墩过度冲刷区域防护工程 顺利通过交工验收中交集团设计建设的东海大桥 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桥 全长32.5公里横跨杭州湾是连接上海与洋山港唯一的陆路动脉 自2005年建成以来二十年的潮流冲刷、桩基裸露、海水侵蚀 使得扎根海底的桥墩面临着一个又一个“沉默的威胁” 要想大桥扎根百年科学的养护必不可少东海大桥的桥墩就像是这条钢铁巨龙的“牙齿” 中交建设者成功给这“巨齿” 补上了一副硬核“牙套” “深海手术”+“海底加固”+“水下奇袭” 目标只有一个守住这条超级跨海通道的根基 01全国首个水下打硬仗,重塑大桥“生命线”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国内没有先例国际也难借鉴怎么办?中交建设者选择自己干 这次工程不同于以往简单的堤防加固、块石抛填 更是一次系统性、高难度的“桥下手术” 中交建设者钻研出一整套自主方案 对桥墩过度冲刷区域实施 “填坑·覆盖·铺排护底·固化土防护” 多重防护下不仅稳得住,还经得起风浪 这是国内首次在外海高盐高潮区 为跨海桥梁实施系统桩基防护 意义不只是“修”更是立标准、做样板02海底“补牙”三重难关接连破,技术首创提质效 要在几十米深能见度不足1米的海底完美修复一个个桥墩还要保证航运正常难度有多大?难点1:海底流沙,基底怎么稳? 项目团队首次在桥墩基础下创新应用 “袋装碎石·袋装混凝土·边缘软体排护底” “冲刷坑边缘主动勾连体防护” “新型固化土防护”等 成套冲刷防护方案工艺 构建起海底的“地基矩阵” 既能精准填补冲刷坑提高桥基稳定性也能改善泥沙结构增强海床抗冲刷能力有效阻止砂石流失、塌陷反复 稳得住也守得久项目自主研发专用施工装备 斜向溜筒抛填专用船及群桩间袋装混凝土制备抛填一体化施工船舶 “三航砼26”“三航砼28” 与传统水上抛石相比抛填流失量减少约16%作业工效提高1倍为复杂环境下的海上施工 树立新标杆难点2:群桩交错,定位怎么准? 大桥每座墩台下方密布16根以上交错桩基 且紧邻海底光缆空间逼仄、定位复杂项目团队创新开发水下溜筒抛石定位三维实时监控系统 实现作业全程“一屏显” 并通过整合位置信息传感器数据与测深仪信息 及海底管线地图打造智能“补牙探针” 实现水下避障、引导溜简精准穿行 将水下抛填落位误差控制在10厘米以内有效规避施工船舶与桥墩发生碰撞 难点3:远海建设,工期怎么快? 施工船舶以生活区与物资保障系统为核心支撑 完美打造海上施工“移动堡垒” 精准把控潮汐窗口与高效资源调度 突破传统水下作业时间约束 推动远海工程作业向“全天候、集约化、智能化”跨越式发展 项目团队提前25天完成 205个桥墩防护施工03一次守护不只为大桥,更为整个“海上时代” 为什么这次防护意义非凡? 因为东海大桥是连接中国 最繁忙港口的经济动脉 是国家深远海战略的基础支点 这次“桥下革命”不仅铺就了坚实的安全通道 更以创新之笔在跨海大桥冲刷防护领域 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这意味着中国已具备从跨海交通基础设施 建设到运营期诊断、修复管理的能力 未来在推进沿海桥梁、海上风电 跨海工程、深远海开发等战略环节 这套成熟的防冲刷技术体系 可以成为“沿海水工建筑物韧性提升”的关键一环 提供完整、可复制的“中国技术”经验 来源党委工作部 | 三航局欢迎转载 注明出处推荐阅读东南亚第一长隧贯通,中国标准攻克世界级难题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国交建】汛期里的党员攻坚令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