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六局地铁之声近日,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06标甘露园站至定福庄站盾构区间双线成功穿越南水北调东干渠特级风险源,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重要突破。此次穿越沉降控制精度远低于设计标准,实现了“毫米级”安全穿越,为后续工程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型盾构隧道 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西起CBD核心区域的东大桥站,东至平谷中心城,串联朝阳、通州、三河、平谷四大区域,线路全长约81.82公里,是北京市首条跨省域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首条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示范线。
其中,06标项目包含两段盾构区间,即甘露园站至定福庄站区间、平房停车场出入线区间,盾构区间单线长3.28公里。
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线路示意图
多措并举,护航特级穿越
此次穿越的南水北调东干渠,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复合衬砌,外径6米,内径4.6米,设计允许最大变形量仅0.2毫米。更具挑战性的是,盾构区间隧道与干渠净距仅10米,被认定为全线特级风险源,施工难度大,技术标准与变形控制要求极高。
盾构区间下穿南水北调东干渠剖面图
为确保盾构安全穿越特级风险源,项目团队提前谋划、科学推进,成立技术专班,明确各环节责任,通过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守+作业面专人盯控”制度,实现从管理层到一线班组的穿透管控和责任闭环。积极与设计单位沟通,创新增加“克泥效注入+多孔管片径向注浆”双重加固措施,提前改良地层稳定性,从源头降低盾构掘进时的地层扰动风险;同时积极对接建设单位及相关管理部门,仅用6个月完成全部审批手续,为后续施工争取了宝贵时间。
管片拼装施工 项目团队坚持试验先行,精准模拟制定对标参数,最大程度提升施工安全性。在正式穿越施工前专门设置试验段,模拟干渠下方地层环境,围绕土仓压力、掘进速度、刀盘转速、注浆量等核心参数开展反复测试,通过建立“掘进一环、分析一环、确定一环参数”的标准化流程,为实际穿越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盾构掘进操作多维管控,保障精准施工
在下穿南水北调东干渠期间,项目团队以“毫米级”精度为目标,实施多维度管控措施,采用多项创新工艺保障精准施工。
利用前中盾径向孔注入克泥效高分子泥浆,保障盾体周圈沉降稳定,有效减少切削阻力;优化同步注浆浆液,加入水玻璃加速凝结,确保有效固结填充管片壁后空隙,防止地层因空隙压缩产生沉降;在盾尾位置跟进二次注浆,采用双液浆及时跟进补强,进一步压缩地层变形空间,筑牢沉降防控“第二道防线”。
24小时带班值守专人盯控作业面
穿越期间,项目测量团队将地表沉降、管片上浮监测频次提升至每环1次,以地面监测数据为“眼睛”,24小时实时反馈沉降数据,指导掘进施工。通过建立“地面监测-井下操作-参数调整”联动机制,一旦发现沉降接近预警值,立即动态调整注浆压力、掘进速度等参数,形成“监测-反馈-调整”的闭环管控,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全面加强过程监测 此次盾构双线成功穿越南水北调东干渠,为全线按期实现隧道“洞通”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后续同类型盾构穿越敏感构筑物工程提供了参考经验。线路建成后,将串联北京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和东部发展轴,进一步增强城市副中心对河北省廊坊北三县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产业资源对接、服务功能拓展,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对推动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期编辑:轨道交通22号线06标项目部 胡迪
投稿邮箱:dtgsdg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