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电气化局三公司今年是宝成电气化铁路开通50周年
在这波澜壮阔的建设篇章中
有一群巾帼英雄熠熠生辉
接触网女工班她们以无畏勇气挑战艰难险阻
凭坚定信念扎根铁路一线
用青春热血铸就不朽传奇
让我们一同回溯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探寻女工班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永恒价值
破晓之光 点燃精神火种
破晓之光
70年代,铁路线上普遍跑着蒸汽机车、内燃机车。随着经济发展,铁路电气化建设迫在眉睫。1966年初,宝成铁路凤州至成都段开始进行电气化改造,宝成铁路全线电气化改造工程正式开始。
1971年7月,16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姑娘们来到铁路施工一线,在秦岭深山、嘉临江岸边的宝成线王家沱车站,正式组建了第一代接触网女工班。
这群年龄最小15岁、最大23岁的姑娘们,有的是上山下乡的知青,有的是铁路职工的亲属。大家口音不同,性情各异,对电气化、接触网却是一样的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第一天上班,大家穿上崭新的工装,腰间悬挂着工具,头上戴着安全帽,一个个仿佛即将冲向战场的士兵,别提多兴奋、多神气了!”籍贯辽宁沈阳的女工班成员陈军回忆道。
挖杆坑、打基础、装腕臂、架导线
……在接触网上下部各个环节的作业中,她们经历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宝成线的基坑是石头坑,女工班班长张艳红描述:”一镐下去只见一个白点,挖坑好比蚂蚁啃骨头。” 襄渝线的基坑是水坑,女工班成员马凤影回忆道:“有一次我和高桂芬分了一个三米见方的基坑。挖到最深的地方都是水。我俩每天就在里面淘呀淘呀。用一个小布包把挖出来的泥土一点一点兜上去。”想要爬出基坑也不容易。水坑四周都是泥,经常是人快扒到坑边了,扑腾一下又掉了下去,“浑身上下就跟个泥猴一样”。
她们从零开始,勤学好问、吃苦耐劳,经过两年半的磨炼,独立完成了绵阳至成都段、成都南站到达场的整个接触网上部作业。一个个练就了一身接触网技能,成了
杆上“小老虎”、线上“凌空燕”
。从宝成线到襄渝线,再到石太线,九载时光流转
,她们将心意化为行动,成就了中国电气化铁路建设史上的一段动人佳话。1974年,女工班被评为
全国“工业学大庆”先进集体
。1976年,女工班被原铁道部授予“
敢攀高峰的女工班”荣誉称号。小剧场来啦~那些笑与泪、苦与乐如影随行的日子
是一群人关于一条铁路
和一段青春的珍贵记忆
长歌未央 续写时代新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呼啸的列车驶过神州大地,见证着从绿皮车到复兴号的华丽蜕变,中国铁路迎来了脱胎换骨的震撼跨越。50 多年的时光悄然流逝,当年在宝成铁路建设工地上,那些挥汗如雨、锹挖镐刨的姑娘们,早已青丝染霜,走下了曾经日夜坚守的铁路线。她们用青春与热血铸就的女工精神,如同穿越时空的璀璨星火,永远镌刻在中国铁路发展的里程碑上。
如今,在铁路建设的时代浪潮中,新一代女工秉承前辈的精神,自强不息,持续奋斗。她们充分利用新技术,数字搭建、匠心手作,在纵横交错中构建着中国铁路的智慧基因,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女工精神的生生不息。
信号女子突击队: 她们握紧女工班的接力棒,学着先辈的样子,辗转在宝成线、京沪线、南广线、哈大线、兰新线等国家级重点铁路工程之间,不仅铸就了一座座精品工程,还实现了
从操作型向管理型、创新型班组的转变
。她们开展的QC课题《桥梁挡渣墙一体化钻架的研制》荣获了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
一等奖;《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标高画线工具的研制》荣获了
北京市三等奖 ;《信号楼组合侧面端子焊线标尺的研制》荣获郑州市二等奖。2023年,这群平均年龄27岁的信号女子突击队荣获“
北京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黄红:这位深耕电气化铁路信号专业20余载的技术负责人,练就了
“组合接线‘一焊亮’、信号配线‘一绑匀’、联锁电路‘一试通’、站区封锁‘一开顺’”
的独门绝技和铁路信号电码化“一卡准”
工作方法,逐渐成长为铁路建设领域中的“脑科神经”专家,在铁路钢铁大动脉上刻下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辉煌印记。2025年,她被评为
全国劳动模范,成为中铁电气化局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全国劳动模范。
在铁路电气化建设领域里,一代代
巾帼力量 层出不穷。她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精心编织着“中国速度”的电气化脉络,用坚守与创新为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从昔日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的凿山开路之艰
到今朝 “时空快线” 风驰电掣的跨域便捷
每一寸铁路的延伸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深深镌刻着一线建设者们的智慧与汗水
是她们,也是他们致敬每一位铁路一线建设者!
主办:公司党委宣传(企业文化)部
来源:党委宣传部 安全质量环保部 信号分公司
作者:叶桦 陈亚萍 高焦阳
漫画:王怡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