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四局城轨分公司献礼国庆 金秋九月,喜迎国庆之际,在福建省、广东省、江西省的承建项目传来捷报,三项重点工程在国庆前夕集中投运。9月29日,公司参建的福州地铁滨海快线、广佛东环城际铁路先后正式通车运营;9月30日,公司承建的南昌广州路下穿京九铁路隧道主线顺利通车。为区域交通网络升级按下“加速键”,更为市民假期便捷出行、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福州滨海快线运营激活滨海新城交通脉络
9月29日,福州地铁滨海快线正式开启运营,今年是福州市确定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目标3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亲自为福州擘画跨世纪宏伟蓝图,指引推动城市“东进南下、沿江向海”发展。此次滨海快线的开通,正是对这一发展战略的有力践行。
滨海快线滨海西站、大数据站
滨海快线起于福州火车站,经福州主城、闽侯青口、滨海新城、长乐国际机场,终于文岭站,线路总长62.4公里,是福建省首条城际铁路。其开通运营,有效串联铁路公路、空港海港及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实现福州主城区与新区新城30分钟快速直达,为福州进一步拓展城市框架、提升城市格局,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提供了有力支撑。
福州滨海快线三叉街站至盖山站区间右线“榕盛号”双模大盾构顺利始发、
承建滨海快线的“滨海西站、大数据站、三叉街站、三叉街站~盖山站区间、盖山站、盖山站~帝封江站前明挖段”四站两区间的施工任务,为福州“沿江向海”发展战略落地提供重要支撑。
滨海快线榕昌号盾构始发仪式
其中,滨海西站作为滨海快线第10座车站,位于长乐区古槐镇与文武砂镇交界地带,是连接福州主城区与滨海新城的核心交通节点。该车站采用地下二层岛式站台设计,总净长358.4米、标准段总净宽20.9米,配备5个出入口(含A、B、D号预留接口)及3组风亭,构建起“三纵两横”立体客流网络。在早高峰瞬时客流应对中,车站“双向闸机+宽通道”设计发挥显著作用,实现每分钟200人次的快速通行,未出现拥堵现象。一位参与首日运营体验的市民表示:“出入口标识清晰,换乘公交很方便,以后去滨海新城上班肯定首选地铁!”
滨海快线正在推进的左线隧道洞门
大数据站则位于长乐区漳港街道万沙村与文武砂镇壶东村交界处,横跨湖文线与201省道交叉口北侧,是滨海快线与规划线路的重要换乘站。车站沿东西向布置,同样采用地下二层岛式站台设计,外包总长232.6米、标准段总宽22.4米,设4个出入口、2组风亭及1座下沉式冷却塔,为未来线路衔接预留充足空间。
施工中的盖山站 三叉街站(长539.2米、标准段宽22.6米)、盖山站(长247.3米、宽22.4米),以及2.6公里的三叉街站~盖山站区间、1.6公里的盖山站~帝封江站前区间(含926米盾构段)沿线富水砂层、地质断层交织,堪称“地质博物馆”,项目团队依托BIM技术、党员技术攻坚先锋小组,联合科研院所开展攻关,通过隧顶注浆预加固、建筑物动态监测、渣土改良等措施,成功穿越上软下硬地层、老旧民房区、军事管理区,还斩获科研立项1项、发明专利5项、省级工法2项,先后9次获业主综合考评前三名,获评“中国中铁安全标准工地”等荣誉,以硬核实力为线路通车保驾护航。
滨海快线盖山站~帝封江站前区间左线贯通
福州地铁滨海快线投运后,福州主城区与滨海新城的空间距离大幅缩短,市民出行效率显著提升,不仅将加速滨海新城开发建设进程,更将为福州城市经济发展、人口合理流动和区域协同融合注入强大动力。
成型的隧道广佛东环城际铁路通车
30分钟串联大湾区新枢纽
9月29日,作为珠三角城际铁路网关键干线的广佛东环城际铁路广州南站至白云机场段如期通车。该线路地处广州市中心城区,起于广州南站,向北贯穿番禺、天河、白云等五大城区,与佛莞城际实现衔接,正线全长46.537公里,串联8座车站,并将广州南站、琶洲会展中心、金融城、白云机场等重大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组团紧密相连。
广佛东环盾构始发 通车后,区域通行效率实现质的飞跃。数据显示,广州南站至白云机场的通行时间从原先的1.5小时以上压缩至30分钟,天河核心区10分钟可达广州南站、20分钟直达白云机场,为即将到来的全运会构建起高效便捷的交通保障线。
广佛东环项目广州南站至大石站盾构区间双线贯通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承建的广佛环线GFHD-1标一工区工程堪称“硬骨头”。该工程涵盖广州南站~大石站区间、1号与2号疏散竖井及无砟轨道工程,其中上行线长度为4995.234米,下行线长度为5061.157米,线路总长10056.391米,折合5586环。区间施工条件复杂,隧道埋深介于16米至94米之间,平均埋深46米。同时,工程需斜穿东新高速高架桥,下穿广州南站职工宿舍楼、200余幢民房及厂房,以及运营中的广州地铁7号线、3号线大石站与佛莞城际隧道。此外,区间内花岗岩全段面硬岩及上软下硬地层占比达45.4%,最长硬岩段长度973米且最高强度达227MPa,地下水最大涌水量每小时200立方米,施工难度极大。
广佛东环施工成型隧道
面对多重挑战,项目部科学统筹、超前谋划。通过运用物探技术加密地质补勘,精准掌握地质条件;优化施工技术方案,严格遵循“洞内为主、地面为辅、先探后掘,后期补注”原则,成功攻克硬岩掘进、建构筑物保护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以千余个日夜的坚守,兑现了“打造优质工程”的承诺。
据悉,该线路投运后,不仅实现“高铁+航空”无缝换乘,还将与佛莞城际、广清城际、穗深城际新白广段等线路互联互通,助力形成广佛“大环线”,推动肇庆、佛山、广州、东莞、惠州、清远等城市“一小时生活圈”加速成型,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南昌广州路下穿京九铁路隧道通车
国庆出行再添新通道项目图 9月30日上午,南昌广州路下穿京九铁路隧道主线正式通车,首辆社会车辆平稳驶入隧道,标志着京九铁路对南昌城市东西片区的空间割裂彻底终结。作为国庆前夕南昌交通建设的重要成果,项目全长2.4公里,其中涉铁段150米,采用四孔独立框架桥下穿京九线上下行双股道,作为公司的第一个涉铁项目,也打造了公司涉铁施工标杆。
项目航拍图南昌市广州路下穿京九铁路工程项目首幅地下墙顺利吊装入槽
京九铁路作为全国铁路核心干线,日均通行列车超200趟,施工需在保障铁路正常运营的前提下推进,难度堪比“在铁路动脉上做外科手术”。项目建设中,团队先后攻克多重难关:4月2日完成3146吨重框架桥首顶,6月30日前完成全部四孔框架桥顶进,累计历经224次铁路封锁作业、28组次便梁纵移与体系转换,成功应对粉质黏土砂层顶进精度控制、邻近营业线土方开挖安全等挑战。
南昌广州路下穿京九铁路隧道涉铁项目框架桥全部顶进完成
技术创新与安全管控是项目“制胜关键”。团队首创“智能顶进同步控制系统”,通过12台400吨油顶与±1毫米精度的激光位移传感器形成闭环控制,65米顶进距离内轴线偏差不超过一张A4纸厚度,远优于行业标准;针对黏沙地层承载力不足问题,采用双液浆加固基底并增设止水措施;面对高密度列车通行,利用行车间隙完成10厘米网喷支护,实现高危作业“零事故”。安全管控上,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维体系,800米远端来车报警装置将风险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5分钟内,全程保障铁路运营安全。
项目承办涉铁工程营业线施工防护体系建设标准化现场会
隧道通车后,市民跨铁路通行时间缩短40分钟,广州路作为城市东西向主干道,串联东部产业园区、高铁东站与中心城区,东部片区至西湖区、青云谱区的通行时间从1小时左右压缩至20分钟以内,不仅缓解南莲路、井冈山大道等道路的国庆交通压力,更助力南昌“东进、南延、西拓、北融、中兴”发展战略落地。后续项目团队还将持续做好隧道运营维护,为市民假期出行与城市交通循环保驾护航。
主线通车 从福州的“半小时通勤圈”,到大湾区的“30分钟枢纽串联”,再到南昌的“东西动脉贯通”,以三大工程在国庆前夕的集中投运,生动践行“筑精品工程、促城市发展”的初心使命。未来,中铁四局将继续深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更多优质工程服务市民出行、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央企力量。
审核:冯嘉 高徽
图文:各基层单位
编辑:汪怡萱
主办:公司党委组宣部(企业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