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交三航九公司】李嗣同:以“匠心”守护质量的“守门人”

2025-10-09 18:57:51浏览:122 来源:中交三航九公司   
核心摘要:李嗣同:以“匠心”守护质量的“守门人”
中交三航九公司秋意渐浓,长修高速项目建设现场依旧热火朝天。在箱梁架设、沥青摊铺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总能看到一个身影穿梭其间——他就是长修项目部质量部部长李嗣同。从事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十余年,从技术员蜕变为项目质量“守门员”,以“匠心”守护长修高速质量防线。 以脚步丈量品质 “施工现场就是质量管理的前沿阵地。”这是李嗣同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将现场作为质量管控的主战场,手持卷尺、检测仪,时常穿梭于各个工点,从模板安装到钢筋绑扎,从桥面铺装到沥青摊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在结构物施工中,李嗣同力排众议,推广使用定型不锈钢模板。起初,施工队觉得成本高、不划算,他就算细账:“虽然单次投入大,但周转次数多,混凝土外观质量提升明显,综合效益反而更高。”在中和互通立交桥立柱施工中,他常驻现场,监督模板拼装,确保接缝严密、线型顺直。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光洁如镜,保护层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外观质量让前来验收的单位连连称赞。 用标准划定方圆 “完善的制度体系能让质量管理事半功倍。”李嗣同深知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他结合长修高速项目特点,牵头编制了《质量管理制度汇编》《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等多项制度文件,并牵头建立了“质量问题追溯”制度,通过问题跟踪台账的建立,对质量隐患实行分级管控并实现闭环管理。建立了从原材料进场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 在项目建设进程中,李嗣同坚持贯彻“首件工程认可制”,要求每个分项工程开工前必须完成样板段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大面积展开。这一制度实施初期,曾遭到施工队伍的抵触:“太耽误工期了!”但他顶住压力,坚持标准不动摇。事实证明,这一制度不仅没有影响进度,反而因减少了返工而提高了整体效率。 用传承凝聚合力 作为质量部部长,李嗣同将质量管理团队的建设作为工作重心,以求提高项目质量管理水平。他连续三年担任新员工的导师,带出数名岗位素养过硬的青年职工,并借助项目“工地学校”平台,利用工余时间组织培训,不仅讲解规范标准,更分享自己处理各类质量问题的经验。“建设优质工程,必须培养一批有责任心、有能力的质量管理者。”在他的悉心培养下,一批年轻质量员快速成长,已成为质量管理的中坚力量。 在他的带动下,项目部形成了“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守护质量”的浓厚氛围。部门年轻质量员如今已能独当一面,团队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扎实提升,为项目质量管理做出了坚实贡献,并助力项目获评项目公司“质量安全提升月先进集体”。 以创新驱动发展 “质量问题就是创新契机”,这是李嗣同常说的一句话,他深知技术创新对质量提升的重要性,积极推动BIM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深度应用,主持开展的“长修高速公路修武东枢纽互通项目BIM技术综合应用”,通过三维建模、碰撞检测等技术手段,有效解决了复杂节点施工难题,大幅提升了修武东枢纽保通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这项技术应用先后荣获2025年中国信息协会二等成果、2025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金石杯”二等成果等多项荣誉。 同时,他还积极鼓励部门职工开展QC小组活动,以施工现场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展开技术攻关,其中,《提高立柱钢筋保护层合格率》等课题通过大量现场试验和数据对比,总结出了系统的优化措施,有效提升了项目施工质量的整体水平。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李嗣同常说,“我们做的每一条路、每一座桥,都要对得起社会,对得起企业。”正是这份执着与坚守,让他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质量故事。 来源:长修项目文图:马路超编辑:孟东青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中铁十五局集团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新朔铁路运输处持续大干集中修

上一篇:

【中交三航九公司】公司总工程师赴丽水项目进行节前安全检查暨技术质量培训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