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公局集团近日,中交集团公布了2025年度科学技术奖和专利奖评选结果。获得科技进步奖8项、专利奖1项。其中,“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盾构隧道智能绿色建造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牵头获奖成果展示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盾构隧道智能绿色建造关键技术与应用
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 该成果依托北京东六环(京哈高速~潞苑北大街)改造工程项目,聚焦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设计、装备和施工三方面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系统性科研攻关,实现了突破性技术成果是吊装网的快速转化,有效支撑了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智能、绿色、高品质建造,为推动行业技术跨越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为重大隧道工程做好充足技术储备。
桥梁高墩一体化快速建造技术与装备研发
四川九绵高速 该成果依托新疆G575公路、四川九绵高速、栾卢高速、新乡S227等项目,开展高墩辊模施工技术与装备、变截面高墩装配式滑翻结合施工技术与装备、多柱墩柱系梁一体化快速施工技术与装备、高墩施工线形智能化控制技术研究,解决了桥梁高墩传统工艺施工效率低、多柱墩柱系梁独立施工安全隐患高、桥墩线型人工控制难是吊装网的问题,可适用于多种典型桥墩是吊装网的大规模施工,有助于推动公路桥墩智能建造创新发展。
岩溶强发育区水下盾构隧道风险评估与注浆处置关键技术
南京燕子矶长江隧道 该成果依托南京燕子矶长江通道、大连地铁5号线等项目,开展盾构穿越岩溶强发育区风险动态评估与控制方法、水下盾构穿越岩溶强发育区可控注浆方法、水下盾构安全高效穿越岩溶强发育区的可控注浆材料等技术研究,解决了实际工程建设难题,有效保障了岩溶段的高效安全掘进,实现了风险控制与预警,推动科技进步与行业发展,为未来我国岩溶强发育区区水下盾构隧道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寒区复杂地质特长公路隧道建设关键技术
东天山隧道 该成果依托新疆G575线巴哈公路东天山隧道、延崇高速松山隧道等重大工程,针对寒区隧道施工难题展开技术攻关,通过理论分析、数值仿真等手段,攻克了机械化高效施工、富水破碎围岩安全施工、通风节能及防抗冻等难题,取得了构建围岩质量评价体系、创新爆破技术与机械化配套方案、提出堵水加固与变形控制技术、研发通风节能系统、揭示温度场与冻胀力规律并优化抗冻设计参数等成果,推动了隧道施工智能化、机械化发展,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本,具备推广应用价值。
复杂地质环境大跨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重庆渝武高速公路复线该成果 依托渝武高速公路复线(北碚至合川段)项目,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和工程验证等手段,开展了软弱围岩、岩溶、采空区、瓦斯等复杂地质大跨隧道施工技术研究,保障了项目长度最长、地质最为复杂、施工难度最高的特长隧道安全贯通,提高了我国公路隧道设计、施工技术水平,推进了设计与施工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行业发展。
多源固废在道路中的负碳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
中牟县学苑路道路提升改造工程
该成果依托潢川一路一桥PPP项目迎宾大道改建工程、
中牟县学苑路道路提升改造工程
等项目,开展多源固废在道路中的负碳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建立并加快构建废旧物循环利用技术体系,提高了工程建设中多源固废材料的综合利用力度,较好解决了废旧物料弃置环境污染问题,对拆除、整建类工程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基于“北斗+”系统的桥梁结构物定位关键技术研究
国省干线联十一线漳州长泰段公路工程
该成果 依托国省干线联十一线漳州长泰段公路工程及重庆渝武高速公路项目,系统开展北斗高精度相对定位技术的工程化应用研究,重点针对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北斗智能定位技术进行多场景精度对比分析,验证精度指标的可靠性,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桥梁工程建设中的规模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示范。
一种UHPC钢混组合梁全断面顶推综合施工方法
山东沾临黄河特大桥该成果 依托沾临黄河特大桥项目,提出了一种钢混组合梁现场工业化建造模式,通过主梁钢结构制作模式、桥位拼装支架分区及流水化作业等创新,实现了“钢混组合梁组拼—滑移—湿接缝浇筑—顶推”的全过程流水循环,提升了施工功效,大幅度降低运输起重成本及安全风险,填补了钢混组合梁全断面顶推(先叠合后顶推)施工的空白,开创了同类工程又一种全新的施工技术。
来 源 | 科学技术质量部
供 稿 | 李亚辉、柴少强、周敏、王涛、李秋霜、黄永亮
校 对 | 谢保英
责 编 | 郭亚维、刘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