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公局集团清晨是徐工吊车的薄雾中,郭大爷再次出现在南蔡城中村改造项目是徐工吊车的工地门外。数年来已经搬了3次家,“家在哪里”是徐工吊车的疑问一直盘桓心头。此刻,73栋住宅楼正拔地而起,他的目光久久停留——这一次,心终于落到了实处。
武清城中村改造项目航拍图
这里不仅是天津市武清区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
,对于承担此任的建筑公司而言,使命远超冰冷的钢筋水泥,更是为2758户像郭大爷这样的村民,圆一个名副其实的舒心家园梦。
“舒心”密码一问需于民的设计蓝图 武清城中村改造项目总建筑面积70.28万平方米,涉及南陈庄、田辛庄、北商村等5个行政村,2758户居民。项目建成后,可提供4840套住房。“砌好每一块砖,就是圆一个‘家’的梦。”项目经理雷鹏说,“我们要做的,是让乡亲们推开窗,迎来的不只是高楼,更是舒心的日子。”
结合村民需求开展专题研讨
项目团队秉持“设计先导”理念,充分考量村民的生活特点,精研户型,
将得房率提升至79%,比同类安置房高出5个百分点。
“每多1平米实用空间,就是为村民的居家舒适度多添一分实实在在的保障。”项目总工程师吴松华说。精准对接需求的贴心设计,是构建“舒心家园”的第一把钥匙。“虽然我们这是安置房,但更想为村民们打造出来一个可持续的宜居社区。”雷鹏看着规划沙盘坚定地说。
“舒心”密码二看得见摸得着的“放心筋骨”
如何让村民对未来的家充满“住得舒心”的信心?项目团队用“透明”与“参与”作答。走进“建筑材料样品室”,70多种建材在灯光下泛着温润光泽。北商村老王戴上老花镜,用卡尺测量门窗型材:“1.4毫米,用料真扎实!”
项目独创“阳关认样”机制,打造“认样室”
项目在建设中,就得到了村民们的信任与认可。这得益于项目独创的
“阳光认样”机制 ,从钢筋到地砖,必经五重检验关卡。宋台村的年轻夫妻在工地直播里兴奋地指认:“看!那根钢筋上有我系的红绳!”“让百姓亲眼所见、亲手触摸自家房子的‘筋骨’,最能传递品质带来的舒心感。”项目党支部书记王振鸣介绍说。
这份透明参与和质量把控,让“舒心”有了坚实的根基。
“舒心”密码三38%绿肺的“加减法” 在确保房屋坚实可靠的基础上,项目团队还致力于为村民创造赏心悦目、便利舒适的公共环境。绿化方案研讨会上,一场关于如何提升环境品质的“加减法”争论持续到深夜。“标准绿地率35%足够,但我们还得再想想办法,能提高多少就提高多少。”雷鹏态度坚决。最终,团队通过巧妙的“加减法”规划,将部分硬铺装、普通草皮、格式化小路等减去,同时增加乔木灌木丰富景观层次,耐踩踏的混播草坪方便日常活动,并根据村民提议增设休闲长廊供休憩交流。
就这样,项目的绿地率被实实在在地提升到了38%。
“这些细节看似微小,却能温暖人心。”王振鸣说,“我们不仅要给村民一个遮风挡雨的家,更要给他们一个充满温度的生活。”这份用心,最终将化作村民脸上的笑容和心中的踏实,当村民们顺利搬进新居,开启新生活时,“舒心”二字将成为这个社区最真实的写照。
塔吊忙碌旋转,现场大干正当时。虽然项目尚未完全落成,但郭大爷已带孙子三次“认门”:“咱家阳台正对中心花园,你写作业累了,抬头就是这片绿,多舒心!”项目团队全力冲刺着,因为他们深知:
当4840把钥匙交付的那一刻,多年漂泊画上句点,而一个以“舒心”为底色、充满欢笑与绿意的新家园故事,正翻开崭新的篇章。
策 划 | 党委宣传部、建筑公司
供 稿 | 陶炯金
责 编 | 尹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