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二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今年是中交二航局成立75周年
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以水起家,因水而兴从内河码头到远海工程
从建国初期筚路蓝缕的码头建设
到全球领先的自动化港口、智慧枢纽
二航人用坚守与创新践行交通强国战略
修建各类码头800余座铸就了一座座“中国港”标杆
今天,让我们继续云游“二航造”
感受二航人如何以港为媒,连接世界
书写波澜壮阔的中国港口发展新篇章
长江奔涌,东海浩渺在潮起潮落的长江口交汇之处
形成了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的格局
分布着60公里的泥沙沉积区
横亘着“拦门沙”的阻碍
曾一度仅能维持7米水深
令许多大型船舶望而却步
困住了万吨巨轮的航程
但也承载着长江流域经济腾飞的期盼
△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题词
2002年的春潮里二航人踏浪而来在长江口这片风浪迭起的海域
开启了航道治理的征程
△长江口航道治理二期工程SIIB标
工程包括南导堤下游末端长6.38公里的导堤段
两条分别长2.3公里和2.4公里的丁坝
项目施工面临着世界性难题
——海底地基土软化海底地基土在狂风巨浪中发生软化
导致工程结构损毁类似案例在世界范围内极为罕见
更缺乏成熟的工程实践经验
中交二航局项目团队在这里
打造了一项史无前例的“中国样本”
深水软基处理:双船联动扎根海底
随着施工向大海推进因海底地基偏软按传统方法施工护底排与半圆体易严重沉降
甚至出现半圆体被冲离原地的情况
为此,项目团队与多方合作
探索出增加砂被铺设与排水板打设
两道工序处理软基段的方案
同时完成用于砂被铺设的铺排船
和用于排水板打设的双体船
两类关键设备的改造△“航工铺1”铺排船双体船设计巧妙利用3艘小吨位方驳拼装而成
船体总长55米,总宽28米
可同时施打4根排水板稳定性与抗风浪能力良好
日进尺达60-80米有效保障软基段施工的顺利进行
软体排铺设:工艺迭代破解施工难题
△软体排铺设示意图针对软体排铺设这一关键工序
项目团队采取多种创新举措
依据潮汐、潮流规律调整操作流程确定合理铺设方向和时机
将铺设方向改为由北向南
低平潮前2小时下排减少风浪对运输船的影响
△深水软体排铺设通过改良船机设备加宽铺排船翻板宽度在翻板两侧加设挡流板
使软体排接触海底距离更短
减小侧面涌浪的冲击力
有效解决了断排、翻排和搭接量过大的问题
分项工程优良率达到96.8%
实现了从日铺1张到稳定铺排2张
甚至突破到一天铺4张的跨越
特高潮位、逆水流铺排的成功
改写了长江口铺排历史
彰显了项目团队的技术攻坚实力
项目软体排铺设QC小组荣获
2003 年“全国交通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预制构件安装:精研方案实现精准落位
在大型半圆体安装方面
二航局此前并无经验项目团队积极组织技术人员
深入研究安装工艺详细分析施工水域风浪、潮位变化规律
以及半圆体构造经过多次优化方案和模拟安装过程
2002年10月24日项目团队进行首次半圆体典型安装
仅历时50多分钟第一个半圆体就准确无误地落在指定位置
此后项目团队持续改进安装技术
顺利完成全部2318个半圆体的安装任务
抛石整平:自研平台打通施工瓶颈
△抛石整平工序示意图
抛石整平工序是制约工程进度的瓶颈
中交二航局自行研发升降式深水抛石整平平台
—— “航工整平1号”
△航工整平 1 号该平台在设计和应用过程中
针对施工海况和工艺要求
对船舶定位、投料、刮刀整平
等工艺过程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攻关
投入使用初期“航工整平 1 号”
存在不适应施工海况的问题
项目团队立即对其进行改造
改造后的平台性能卓越
能在阵风7级浪高1.8米的情况下正常施工
使抛石整平工序成为可靠、稳定的工序
填补了国内在大型水上施工设备领域的空白
为工程顺利推进发挥了关键作用
长江口航道治理二期工程先后获得
“全国水运建设行业用户满意工程”
“全国用户满意工程”等多项荣誉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成套技术”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如今的长江万吨集装箱船缓缓驶过导堤
国人“打开长江口”的百年夙愿终得圆满
从打通长江“黄金水道”
到助力海洋强国建设中交二航局将始终以创新为帆、以奋斗为桨
在更辽阔的江海之上续写中国基建的新传奇!
2025来源:中交二航局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