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二局近日外交部发言人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
主题为“中国最美地铁站”的视频
向全球力推中国地铁站
邀请外国游客来中国走走看看
引发海内外网友关注和热议
其中,承建的广州地铁11号线彩虹桥站
福州地铁6号线营前站成为代表中国向世界展示地铁风采的站点之一
此外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
也同步报道了我国的“最美”地铁站
并重点报道了承建的岗厦北地铁站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打卡承建的“最美”地铁站广州地铁11号线彩虹桥站
参建的广州地铁11号线全长44.2公里,全线共设31座车站,其中换乘站达26座,与广州地铁12条线路互通。既是广州地铁首条地铁环线,也是广州地铁名副其实的“换乘之王”。其中,
承建的广州地铁11号线彩虹桥站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与越秀区交界,是广州地铁8号线与11号线的换乘站。
彩虹桥站装修极富特色,处处可见“彩虹”——车站天花设计融入“彩虹”概念,顶部装设曲线格栅和变色灯带,可调节灯光亮度和色调,灯光开启时如同彩虹在天上流动。站内墙壁采用具有反光材质的建筑材料,在室内灯光下会呈现大片彩虹流动。在站台上,“彩虹桥”三个字区别于其他站的黑色,彩色贴纸在光线折射下成为一道渐变彩虹。
施工过程中,由于彩虹桥站最宽处达62.7米,车站结构施工前需进行五期交通疏解、三期倒边施工。为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通过增设交通疏解盖板满足“占一还一”原则,即在盖板上方满足人行、车行需求,盖板下方进行基坑施工,在满足市民正常通行的同时,保证了地铁建设进度。
同时,彩虹桥站层高达11米,柱跨达18米,
是全线唯一采用Y型大跨结构柱设计的车站
,其创新结构不仅突破了传统地铁站柱网密布的空间限制,还通过无柱化大跨度拱顶实现了站厅层视野通透性提升。
在吸取此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深入优化实施方案,研发定制专用定型钢模,创新应用装配式施工工艺,成功解决了高层高、大柱跨异形柱施工以及预留换乘节点接驳施工等问题,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助力打造“最美”地铁站。
福州地铁6号线营前站参建的福州地铁6号线是福州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全长约31.3公里,沿线设站16座。
其开通运营使福州正式进入“四线时代”,不仅加强了福州主城区与长乐城区及滨海新城等地的联系,还推动了城市向东发展的战略实施。
福州地铁6号线车站公共区装修风格简洁明快,主打海丝蓝装饰色,还巧妙地将茉莉花、海浪造型融入其中,独具特色。
营前站是福州地铁6号线唯一的高架站,也是福州地铁首个高架站
。该站造型内外皆延续“海阔鱼跃”的设计理念,提取海上常见的鱼跃出水面的曲线、浪花及岩洞等滨海元素,将同一设计理念和元素贯穿于建筑室内外设计的方方面面。营前站凭借其独特的高架设计,将文化内涵与实用功能完美融合,实现交通枢纽与景观艺术有机结合,这种独特的建筑美学令人印象深刻。
建设过程中,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物料加工周期长等诸多挑战,项目团队通过多项创新举措成功克服难题。一方面运用动态化进度控制,基于BIM平台开展4D施工模拟,显著提升施工效率;另一方面建立层级化责任体系,明确责任分工,持续优化施工方案和组织架构,实现了物资、人员与机械的高效协同,最终优质高效完成建设任务。
岗厦北综合交通枢纽 参建的深圳岗厦北综合交通枢纽是国内目前最大的轨道交通单体工程,是深圳地铁“五线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同时也具有集铁路、地铁、公交、出租等“多位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功能。
该站采用独特的采光天井设计,宛若巨大而浩瀚的星空汇聚于穹顶,大气又极具科技感,阳光倾泻,形似明眸,因此被称作“深圳之眼”,成为具有“汇聚、包容、国际化”文化特征的地标景观。
“深圳之眼”作为岗厦北枢纽的点睛之笔,以核心天井为基点,运用“费马螺旋”数学原理施工天花吊顶,为国内首次运用。施工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科技保证精度、以匠心打造精品的理念,充分运用BIM技术推演模拟和实施样板引路,不断优化直曲方通的“米”字形连接方式,成功解决了安装中存在的接缝、方通直线度等技术问题。
全周期采用BIM模拟+三维扫描机器人确定测量放线点位、人工实时测量、三维扫描机器人复核等组合测量模式,有效确保直、曲方通的精准吊装和天眼部分5250多个曲面镂空铝板的零误差安装,成功呈现出“费马螺旋”数学原理设计手法,搭建既统一又有视觉冲击的空间形态。同时,在中庭大跨轨行区安装防火玻璃系统,即防火玻璃隔断和防火玻璃罩,不仅能保障列车正常运营,还能实现乘客在站厅层就可以俯瞰列车进出站的全过程,实现静态车站和动态列车有机结合。
主办丨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
来源丨央视;装修公司
编辑丨查忠明校对丨曾成娜初审丨魏 潘终审丨姜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