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铁二局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二局西藏队参与西藏丁青县山体滑坡抢险救援

2025-07-10 19:44:28浏览:171 来源:吊车出租网   
中铁二局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及其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是关键时刻听指挥、拉得出,危急关头冲得上、打得赢的基本队伍。这一重要论述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面对全球产业链深度调整与安全风险叠加的复杂形势,国有企业必须将维护国家战略安全作为重大使命责任。这既是国有企业立足“两个大局”、发挥“三个作用”的内在要求,也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组织的有效性取决于其对社会功能的履行程度”高度契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推动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紧跟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积极融入国家应急救援体系,依托企业专业优势,组建企业应急救援中心,建强国家隧道应急救援昆明队、西藏队两支专业化队伍;积极发挥国有企业“安全支撑”作用,自觉承担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职责,以追求高水平现代化应急救援能力为目标,重点聚焦“两类救援、两项作战、两类保障”六项关键能力的提升,在各类抢险救援中,不计得失、迎难而上,担负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 6月1日,西藏昌都市丁青县木塔乡虫草采挖点发生一起山体滑坡事件。截至2日17时许,此次山体滑坡事件已造成3人遇难、7人失联、2人受伤。接报后,应急管理部立即作出部署,持续调度指导抢险救援工作,并启动国家地质灾害四级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紧急赶赴现场指导救援处置工作。 6月2日,国家隧道应急救援西藏队(以下简称西藏队)接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指令后,立即出动11名指战员,携带边坡雷达、生命探测仪、便携式卫星、单兵自组网、侦测无人机等36台套专业救援装备赶赴受灾区域,承担现场勘察侦测、技术指导等任务。 受灾现场海拔高达4500米,地形复杂且持续出现雨夹雪天气,存在二次滑坡风险。考虑到二次滑坡对现场救援人员生命安全带来的威胁,西藏队克服高海拔及恶劣天气影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利用滑轨式边坡雷达、侦测无人机等高精尖技术装备,对滑坡现场地形开展全面数据采集,随后通过专业技术完成模型配准,成功生成实景监测模型。该技术可精准识别地质隐患,为科学施救提供实时、精准的数据支持,有效提升救援效率并保障救援人员安全。 目前,西藏队正严格按照应急管理部的统一部署,有条不紊做好各项救援工作。西藏队将持续保持高度戒备,科学有序开展救援,确保圆满完成救援任务。 国家隧道应急救援西藏队 国家隧道应急救援西藏队成立于2022年10月26日,是西藏自治区第一支国家专业救援队,填补了西藏自治区无国家专业救援队的空白。作为国家常备专业应急骨干力量,西藏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建设隧道坍塌和地震救援能力为基础,同时向隧道突泥涌水、隧道瓦斯爆炸、隧道岩爆等安全事故和山体滑坡、泥石流、雪崩等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延伸,旨在打造一支“敢为人先、素质过硬”的世界一流雪域高原专业隧道救援铁军。 西藏队成立以来,专攻高原极端灾害救援,形成了高海拔、极寒环境下的特种作战能力,先后参与抢险救援10余次,营救受灾人员15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生命至上的理念。 在2023年西藏拉萨墨竹工卡竖井坠落事故救援中,西藏队经过59小时的持续奋战,高效完成456米深的竖井救援,是我国罕见的高海拔、深竖井救援成功案例; 在2025年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抢险救援中,西藏队共计搭建124套安置板房,帮助70户受灾群众转移生活物资及搬家安置;累计装卸救灾物资7万余件,食品400余吨;从废墟中抢救出粮食5万余斤及其他生活物资56车。此次救援在海拔4300米的高寒高海拔地区,西藏队创造了2分零7秒搭建完成一间安置板房的中国救援速度。 应急救援中心 为更好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成立了应急救援中心,全面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管理,全力提升专业化救援能力,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诠释央企责任担当。 应急救援中心下设国家隧道应急救援昆明队和国家隧道应急救援西藏队两支“国家队”。其中,昆明队在号称“地质博物馆”的复杂区域锻造出世界领先的隧道及地质灾害救援能力,成为中国隧道救援排头兵;西藏队专攻极端灾害救援,形成高海拔、极寒环境下的特种作战能力,是西藏第一支国家专业队。两支队伍立足滇藏,辐射全国,走向世界,覆盖中国地质最为复杂、在建隧道最多的地区。应急救援中心现有指战员130名,配备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8大类尖端装备。其中,包括全球首台隧道塌方专用大口径水平钻机、国内首台小体积大口径分体式水平钻机、横跨无人区空天地融合通信系统等,针对西藏特殊地理、地质条件,配备模块化、机动化、专业化救援装备,克服高原高寒极端恶劣条件。 救援队牵头编制了《铁路隧道施工抢险救援指南》《国家隧道应急救援队伍应急预案》《隧道救援规程》等5项国家级行业标准,覆盖救援全流程。自主研发“隧道救援信息化指挥平台”实现精准定位与智能决策、“空天地融合通信系统”实现大范围无人区“三断孤岛”专网覆盖。攻克卡钻预警、小断面掘进、超长距离地质探测等技术难题,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高海拔环境救援人员生理监测与高效救援保障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能实现高海拔环境下救援人员生命体征自动监测和异常情况的无人化干预。两支队伍持续开展一系列科研工作,为应急救援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多年来,两支队伍持续奋战在救援一线和安全技术服务现场,先后转战国内云南、西藏、贵州等12个省区市和境外老挝、缅甸等国家,参加各类抢险救援80余次,营救受灾人员400余人。 2012年6月30日,红岭隧道发生塌方,救援队在坍方地段实施小导坑开挖,鏖战整整7个昼夜,成功救出3名被困人员。 2012年12月12日,甘肃桃树坪隧道发生流沙坍塌,救援队千里奔袭,历经55小时与死神赛跑,成功救出5名被困人员。 2014年7月14日,在云南富宁隧道坍塌救援中,救援队在瓢泼大雨中坚守六天六夜,采用大口径水平钻机救援法成功营救14名被困人员。 2014年8月12日,在贵州两天窝隧道坍塌救援中,救援队顶着坍体内近50度高温、救援人员随时可能虚脱的危险,采用小导坑救援法成功救出13名被困人员。 2014年8月16日,在甘肃省洪亮营隧道坍塌救援中,救援队首次采用中央水沟救援法营救8名被困人员。 2017年9月14日,在云南曼么隧道坍塌救援中,救援队在泥泞中连续奋战51个小时,采用大口径水平钻机救援法成功营救9名被困人员。本次救援因方法科学、安全高效,被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视为“教科书式典型的科学救援案例”。 2019年8月19日,在老挝琅勃拉邦“8·19”重大交通事故救援中,救援队迅速响应,积极协助开展人员运输及救助,受到当地政府及人民感谢。 2021年8月23日,在云南哈达东1号隧道坍塌救援中,救援队首次采用竖井救援法营救5名被困人员。 2023年4月11日,在云南临沧天生桥隧道坍塌救援中,从事故发生到救援结束,救援队仅用47小时营救7名被困人员,创隧道“关门”坍塌救援最快纪录。 2024年7月,湖南省岳阳市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决口,导致大量洪水涌入垸区,救援队日夜坚守、高效抢险,历经18个昼夜连续奋战,累计排涝429.36万m3,收到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发来的感谢信。 2025年3月28日,缅甸发生7.7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救援队首次跨国执行救援任务,凭借高效响应和专业能力,成为第一支灾后抵达缅甸、第一支救出幸存者的国际救援队,获缅甸政府、民众及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在全国113支国家队综合评分中,昆明队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名列前茅。获得首届“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最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先进集体”“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等50余项省部级以上荣誉。指战员获应急管理部二等功、三等功和嘉奖,以及贵州省“最美劳动者”、云南省应急管理先进个人、中国中铁劳模、中国中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代表人物,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救援队将持续深入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 赴汤蹈火、竭诚为民” 训词精神越是艰险越向前继续保持昂扬斗志不断提升救援本领持续发扬优良作风在应急救援战线上再创佳绩! 主办丨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 来源丨应急救援中心图文丨飞光鹏、李宏磊、周   黎 编辑丨查忠明审校丨龚梓谦初审丨官贵羊终审丨姜   帆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网)
下一篇:

【中铁七局五公司】【信息速递】杨植第一时间到项目开展安全生产“雷霆行动”宣贯

上一篇:

中铁二局校企联动稳就业!中铁二局举办企业开放日活动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