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的机会可能确实是在海上风机,风机的情况和电力运营商不一样,这个节点海风和陆风的差异确实大,如果题目有误导不太好。
这篇重点讲一下产能的形成,试试介绍一下海风双雄的募资项目,确实外行,还请球友多指正。
先看看员工队伍的情况:
明阳和金风都有一定规模的风电场,不知道是不是这方面比较费人力,但在扩张期间,运维服务人员1673PK282,明阳可能是加分的明阳15mw一套风力发电机组价格,但生产人员140和4771这个身高差是不是有点太萌,不知道有没有业内的朋友指点一下。
产能的形成除了人力,关键还是固定资产的投入,先看看电气风电的:
1、通过这个表,可以算出过去3年,每1亿固定资产,可以形成的产能、产量和营收吊车公司,例如2020年每1亿固定资产就形成了9.2亿的风机营收,178MW产能和261MW产量;
2、那大概就可以估算出50亿的固定资产对应的就是8.9G的产能,如果打满一点和2020年一样的情况下能搞出13G的产量,再往下推就是形成458亿的营收;
3、这个估算只是为了和队友、历史进行比较二手吊车,大概对未来的收入做一个预期,有猪队友年初计算器敲起来的感觉,意义不大,但侧面可能反映一个情况,就是风机行业的关键可能不在于产能投入的规模,更多还是看技术、在手和新增订单的情况,50亿的固定资产投资大概就能撬动400-500亿的营收,这个行业最终看的还是整体运营实力,尤其海风对国内还属于初期,更多看时代和政策;
明阳智能:
明阳智能如果看2020的年报已经有126万千瓦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在建的还有235万千瓦,这个分支费银子,所以还是以招股书的数据看看固定资产和产能、业务量和经营规模的匹配性。
1、明阳智能2018年也有78万千瓦的风力装机容量,可以看到发电资产30.45亿,制造板块8.42亿,和电气风电的情况类似,风机主机厂的产能投资对资金需求不算大;
2、制造板块的投入频率不高,尤其市场不算好的时候,2015-2018的增量不大,而且产能也基本没太大变化,固定资产增加更多体现在发电产能上了;
对比一下明阳智能和电气风电的固定资产和产能匹配性特征:
1、明阳智能2017年以前的风机制造产能基本代表的是陆上风电的产能,对比之下可以看到同样的固定资产投入,陆上风机可以形成更多的产能(MW),所以路上风机的发电成本相对可以做得更低;
2、从电气风电和明阳的营收情况也可以发现在海上风机制造端,固定资产投入能形成更多的营收;
3、风机制造商景气阶段赚到的资金如果不断累积成风电场的资产,这个对形成未来的现金流和增厚利润作用很大,目前风机制造商做的最好的是金风和明阳两家:
通过两家的对比基本知道风机行业固定资产与产能、业务量及经营规模变化的匹配性,具体的变化不太容易理解,这篇先简单介绍一下电气风电和三一重能今年的IPO募集项目,明阳智能的募集动作有IPO、可转债和两次定增,下一篇做个专门的分析。
2021年电气风电的IPO:
2021年三一重能的IPO:
1、电气和三一两家都有10亿+的资金是投入到新产品和技术开发的,而且这些资金主要都是在研发费用上;
2、电气风电的方向重点还是海风产品,3个方向:中低风速产品、大兆瓦产品、海上台风型产品,专门新建了一个15MW+全功率试验台,这可能是关键点,电气风电现在最大的风机是8MW,金风科技也是8MW,明阳智能去年做到11MW,但具体出货量还要看年底的数据评估,三一重能的6MW还是这次募集项目的研发项,今年的海风订单不一定能有多少收获了;
功率上看,明阳是领先的,2020年的营收分布上看,电气风电暂时还有优势明阳15mw一套风力发电机组价格,今年会不会被明阳拉开距离,也要看年报披露的数据和下半年海风的订单分布情况:
总结一下:
1、海风装机的产能对固定资产的投入规模要求不算大;
2、海风项目领跑者明阳智能和电气风电占了一定的天时和地利的优势,尤其地利优势不太容易被追高,为什么欧洲风电在丹麦和西班牙(西门子收购的哥没傻),不是那些做曲奇的有多牛,地利是关键;
3、海风相关的业绩、订单情况大概率在今年4季度和明年上半年逐步兑现,不管怎么说,台风季过去了,在明年的台风季来之前,这个板块最大的风险可能暂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今年的台风季确定过去了对吧?)
我的文章因为时间仓促,确实有点乱,所以可能不用时间也不好看懂,但反复看明白了,可能就会了解一个比较重要而且好把握的投资机会。
关键,一个养猪的,能把风机挖成这样也不容易,路过还请点个赞,关注一下,多谢!
$金风科技(SZ002202)$ $电气风电(SH688660)$ $明阳智能(SH601615)$
感谢阅读,我是养猪小能手,行行皆外行的正邦123...(没有止损,不要投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