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产业链由三部分组成: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制造、中游风机总装、下游风电场投资运营。原材料和零部件厂商处于产业链的上游。风机的核心零部件包括齿轮箱、发电机、轴承、叶片、轮毂等,这些零部件的生产专业性较强,国内企业技术较为成熟,一般由风机制造企业向零部件企业定制采购。除个别关键轴承需要进口之外,风电设备的零部件国内供应充足。风机制造企业处于行业中游,市场集中度较高,对于上游溢价能力总体较强。风机制造企业的下游客户是以大型国有发电集团为代表的投资商,这些发电集团在进行电力投资时,必须配比一定比例的风电等清洁能源,除受个别年份投资进度波动影响以外,总体需求稳定增长。
历史上风电装机量根据政策呈现周期波动,截至2020 年累计装机规模已达282GW。风电新增装机在2015 年和2020 年分别达到了两次高峰,主要是由于补贴政策的调整所致。从历史装机看,在补贴政策的变动下,风电装机量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周期性。在2020 年陆上风电补贴退出后,风电行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全球范围内,在海风、陆风、光伏中,陆上风电的LCOE 最低,达到0.25 元/KWh。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公布的全球平准化度电成本数据,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光伏在2010-2020 年间分别下降了48%、56%、85%,截至2020 年,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光伏的度电成本约在0.54 元/KWh、0.25元/KWh、0.37 元/KWh。相较于光伏的下降空间来看,陆上风电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风电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大功率,高塔筒,长叶片。风机大型化降低通量成本。
对于一个项目容量为100MW 的陆风项目,使用大功率机组能够显著降低静态投资额和度电成本,提高IRR。风电大型化能够显著提升风电项目的经济性,刺激风电装机需求。
整机环节龙头地位稳固,市场集中度稳步上升。国内风电整机环节头部企业的地位比较稳定,近两年的国内新增吊装装机量前三名地位稳固吊车,依次为金风科技、远景能源和明阳智能。同时在2016-2019 年间CR5 与CR10 的市占率稳步上升,2020 年因为抢装市场需求量出现极大的扩张,导致CR5 与CR10 的市占率有所下滑。风电整机行业的集中度整体上升。
主轴承呈现垄断竞争格局,国内企业市占率低。目前主流的轴承企业几乎涵盖了包括了主轴承、偏航轴承、变桨轴承在内的所有风机轴承。不过其中技术难度最高的主轴承市场呈现垄断竞争格局,国内企业只有洛轴(洛阳)和瓦轴(哈尔滨)分别占据了4%的市场,其余市场几乎被SKF、舍弗勒、NTN、TIMKEN等跨国集团所垄断。技术壁垒带来优势盈利,轴承价格逐渐走高。风电轴承具有定制化的特性,通过对比不同风电零部件企业的毛利率可知风电塔筒内表面抛丸机厂家,轴承环节的毛利率在产业链中相对较高风电塔筒内表面抛丸机厂家,其销售均价自2010 年来也在持续走高,2019 年中国风电轴承的销售均价达到了91.27 万元/机组。
塔筒环节进入门槛低+龙头企业优势明显,市场集中度将逐步提升。近几年,随着风电产业国家规划和扶持政策的出台,风电塔筒生产工艺在产业链中相对简单,进入门槛低,使我国塔筒企业短期剧增。未来在大功率、高塔筒趋势下吊车,对塔筒性能要求更高,大规模制造企业工艺控制能力强、生产工艺较为先进、产品质量较高,预计未来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为达到2025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为20%,2030年风电总装机至少800GW 的目标,未来10 年我国风电总装机年均增速需保持11%的水平。随着陆上平价时代到来,政策倒逼产业降本,激发行业活力,看好风电行业的长期发展。在风电大型化的趋势下,具备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受益,建议关注金风科技、天顺风能、金雷股份、日月股份、节能风电等。
风险提示:风电需求不及预期、钢材价格下降不及预期、风机成本下降不及预期、风机大型化速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