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27日电 为继续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高质量发展风电发电量,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关于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 2021》(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到2021年,全国风电和光伏发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将达到11%左右,后续逐年提高,将确保非化石能源占比2025年一次能源消费占比将达到20%左右。
建立三方面长效机制,包括消费责任权重引导机制
据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通知》提出2021年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三项长效机制,包括建立指导消费责任权重机制、多元化的并网保障机制、有保障的并网竞争分配机制。
国家不再发布各省(区、市)年度建设规模和指标,而是计算分配各省年度可再生能源用电量的责任权重,指导各地相应安排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推动跨省跨区域风光电子交易。
为做好大型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消纳工作,未来将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分为两大类。一是对各省(区、市)完成年度非水电最低消纳责任权重所需的新增并网项目为保障并网项目,电网公司实施保障并网项目。二是在保证并网范围外仍愿意并网的项目是市场化的并网项目。通过自建、共建、共享等市场化方式确定并网条件后,或购买服务,电网公司将接入电网。促进电力系统的整体灵活性。保证并网和市场化并网只是在并网条件上有所不同。两类项目并网后,将实行相同的消纳政策。
根据用电责任权重确定的保证并网规模是有限的。哪些项目可以纳入保障并网范围,需要各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由各省能源主管部门通过竞争性配置进行组织。项目上网电价按照国家价格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执行。
《通知》明确,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可根据区域年度非水电最低消纳责任权重和全社会用电量,计算确定本地区年度非水电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再计算确定。区域年度 必须增加并网保障装机规模。对于通过跨省跨区域电力交易实施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可在省际间置换保障并网规模。发送、接收省内咨询并与电网公司签订长期协议后风电发电量,
2021年并网保障规模主要用于安排存量项目
2021年并网风电、光伏发电项目以存量项目为主,包括2020年底前已获批并在批复有效期内的风电项目、低价风电光伏项目并投标2019年和2020年光伏项目,规模约9000万千瓦。《通知》明确,2021年保本并网项目规模主要用于安排存量项目;存量项目无需参与竞争配置,直接纳入各省(区、市)并网保障项目范围。
对现有项目并网后仍不能满足今年非水电最低消纳责任权重要求,仍有保障并网空间的省(区、市),省级能源主管部门要及时按照剩余保本并网规模组织开发。竞争配置,加快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并网投产。当年未能并网的存量项目,由省能源主管部门协调,直接纳入后续年度并网保障范围。
今年储备2022年规划并网项目
为确保2022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如期并网,确保完成2022年可再生能源用电责任权重,需对拟上网项目进行储备。今年2022年并网。为此,《通知》要求,今年各地要做好明年投产并网项目的储备和建设工作。近期二手吊车,国家将分别发布2021年和2022年各省级行政区域可再生能源用电责任权重。各地要根据2022年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用电责任权重确定2022年保障并网规模,并结合实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中,要抓紧组织开展有保障的并网项目竞争配置吊车公司,组织审批(备案)一批新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使做好项目储备,促进项目建设适时开工,实现持续发展。
《通知》对电网企业做好并网消纳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确保纳入各省年度建设计划的保障性并网项目与市场化并网项目实现“结合”;推广新能源云平台,简化对接流程,便利对接流程,加强对接工程建设;要会同国家新能源消费监测预警中心,及时公布各省级行政区域的并网消费状况和预测分析,引导市场主体自主决策、合理投资、有序建设,确保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处于合理水平。等级。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今年将组织开展清洁能源消费综合监管,推动风电、光伏发电高水平消费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