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联社报道(青岛,记者肖良华),今年是海上风电并网补贴的最后一年。双碳背景下,海上风电迎来抢装潮,相关上市公司海风业务快速增长。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抢装之后,在政策推动和更成熟的技术因素影响下,2023年海上风电将进入高增长期,风电整机及零部件行业细分龙头企业预计会受益。
在行业的高景气下,相关上市公司正在积极布局。塔式设备制造商天能重工(300569,分享)(300569.SZ)董秘方瑞政介绍,公司今年正式启动“两海”战略。海风设备要求更高,毛利率高于陆风设备。设备。公司10万吨以上的广东海风设备产能于上半年正式投产。远期计划40万吨,将根据市场需求推进。金风科技(002202,分享)(002202.
海上风电进入快速增长期
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海上风电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据自然资源部日前发布的数据,上半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215万千瓦,同比增长102%。
根据世界能源报告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2021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超过11GW,占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1/3。相比之下,我国2016-2020年海上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仅为2GW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海上风电的爆发,与补贴到期引发的抢装潮有较大关系。不过,也有不少从业者同时表示,“国家补贴下降后,预计地方补贴会很快接上。当然浙江 海上风电,土地补贴会更低。在成本方面,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产业链的成本会下降。预计2024年左右可实现平价。那个时候,海上风电的发展更有动力。”
我国不少地方也将海上风电作为“十四五”期间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据财联社统计,截至目前,江苏、广东、浙江、福建、山东均已公布海上风电发展目标。结合规划项目容量和各省市目标,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有望突破43GW。
但是,海上风电的成本仍然很高,尚未实现平价。公开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海上风电成本降低近一半吊车出租,且随着风力发电机组的大型化和安装技术的进步,海上风电的成本仍有较大下降空间。未来。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海丰每千瓦时电费每年下降约0.03元。按照这个趋势,广东将在2025年实现互联网海丰平价,江苏将在2024年实现。
首创证券预计,未来五年,我国陆上风电装机增速将趋于平稳。随着降本提速和消费方式转变吊车出租,海上风电有望成为“十四五”期间的主要增长点。
部分企业有望提前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海上风电大好时机已到,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也加强布局。天顺风能(002531,股份)(002531.SZ)在近期的调查中表示,公司预计2023年后,公司将进入产业链消化、成本下降的非常好的时期。国内企业仍将进一步深化海工布局,并在明年进一步落实。海上风电运营商阜能股份有限公司(600483.SH)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公司正在加快海上风电场的安装速度。福建等地海上风电资源丰富。今后,特别是“中后期”
上海某证券公司风电研究员认为,总体而言,海上风电设备及配套件的毛利率普遍高于陆上风电。产能扩张带来的海上风电业务占比提升,将为龙头风电企业带来强大的业绩弹性。
整机方面浙江 海上风电,国内机厂海风大机组布局整体落后于海外巨头。金风科技(002202.SZ)表示,目前海上风电的每千瓦时成本较高,是行业发展的桎梏。包括公司在内的产业链企业正在积极降低成本,提升国内海上风机竞争力。
零部件方面,龙头企业近两年加快海上风电产能布局。目前的扩容环节主要集中在杆塔、桩基、海缆、大型铸件、叶片等运输和安装困难的环节。今年以来,包括日月股份(603218,股份)(603218.SH),东方电缆(603606,股份)(603606.SH),金雷股份(300443,股份)( 300443.SZ)等国内厂商纷纷提出“两海”战略。随着海上风电在各公司业务中的占比不断提升,预计风电组件的竞争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业内人士表示,大部分海上风电参与企业都是从陆上风电产业链复制或延伸而来,但海风设备投资大、门槛高,竞争格局会有所不同。陆上风电在中国已经发展了20多年,而海上风电只有五六年的时间。“先进入的企业和规模更大,研发能力更强的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