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A股风电板块爆发,风电发电指数(884036.WI)上涨17.73%。如果从7月初开始,风电板块增长了62%。
长期以来,风电、光伏被誉为新能源行业的“双子星”。光伏已经火了一段时间,但风电却一直默默无闻,资本市场看不到。
说到风电,人们最常想到的关键词是:弃风率高、成本高、市场空间小。
1. 弃风率。理论上,风力发电机建成后,只要风叶开始转动,就会有持续的电力流动。但是,如果当地电网容量不足,无法及时更新电网设备,则只能停止风力发电机组发电。这种情况就是放弃。风。
2015年,我国三北(西北、东北、华北)弃风严重。这些地区集中了中国80%的发电资源。十年前大规模风电基地建设的高潮,导致当地风电发电规模远远超过吸纳能力,导致平均弃风率超过20%,部分地区甚至接近100%。不少风电相关企业损失惨重。
2、成本高。长期以来,风电的每千瓦时成本远高于火电。如果没有补贴,风电几乎没有竞争力。
所谓每千瓦时成本,是指发电项目每千瓦时上网电所发生的成本,包括固定资产折旧、项目运营成本、维护成本、财务费用、税金等会计成本。
2016年,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当时陆上风电成本在6元/千瓦时以上,而燃煤发电成本仅为3元/千瓦时左右。风力发电是燃料燃烧。是煤炭的两倍。
3、市场空间小。由于上述局限,加之风力发电不稳定、输电困难,此前市场并不看好风电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后补贴时代国内风电的悲观情绪。
但在市场的无知之下,整个风电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弃风率明显下降。
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新增并网风电装机1084万千瓦,同比大幅增长71.5%滑环 风电,风电发电量同比大幅增长。 344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7%。同时,平均弃风率降至3. 6%,创历史新低。
2、用电成本大大降低。
明阳智能8月11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据公司了解,三北地区部分风电项目的每千瓦时电成本已达到1元/千瓦时左右。这意味着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一样,已经与火灾水平相当。
降低每千瓦时电力成本的关键是风力涡轮机的价格。与去年年初相比,风力发电机组的价格几乎降了一半。
今年9月7日,中广核位于云南曲靖市的文兴480MW风电场和麻栗坡大王岩180MW风电场机组集中抽采项目在两次延期后开标。1880元/KW的低价再创风电历史最低风机价格纪录。
这个数字与陆上风电“抢装”时4250元/千瓦的高电价相比,已经“减半”。2020年是我国风电补贴最后一年,在补贴即将结束之际,行业出现了大规模抢装。
中国经营报援引业内人士的话说,在目前的技术和大型组件成本等客观条件下,2000元/千瓦已经接近行业利润临界点。“低于2000元/千瓦的价格几乎无法接受。”
2020年一季度以来,风电机组价格大幅下跌,尽管今年上半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风力发电机的成本能够迅速下降,主要是由于风力发电机的大规模应用。
近年来,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通过行业调查和统计,多家券商发现,2021年以来,我国新中标的可负担陆上风电项目主流风机单机功率已跨越3~4MW平台,直接跃升至4~6MW . 海上风电机由之前的3-5MW迅速进入8MW甚至10MW时代。
随着单台风机功率的大幅提升,对应锻件、铸件等材料消耗的单位功率被大大摊薄,风机成本进入快速下行通道。
中金公司预测,未来4.0MW、5.0MW、6.0MW风机预计分别为2660元/kW、2330元/kW和2100元/kW大规模生产后。实现低于中标价15%的毛利率。如果放开量产后大型零部件的溢价率,风电机组的生产成本可以进一步降低。
万联证券还提到吊车出租,风电已进入成本快速下降通道,风电价格下降将有助于风电摆脱周期制约。
市场始终认为吊车,风电属于传统机械制造行业,用钢量大,降本空间有限。再加上今年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市场对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非常悲观。事实上,大型风电机组后,零部件的单耗被大大稀释,风电机组成本大幅下降。2025年核心部件规模化、国产化可能降至1800元/kW。
3、市场需求释放。随着风机价格大幅下跌,风电需求开始呈现高增长。
中国三北实现全价平价后,今年1-7月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2.6GW,同比增长46.8% .
据明阳智能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风电招标量达到32.9GW,明显超过往年同期水平,创历史新高。陆上平价元年,风电行业取得如此高的竞标量,令市场感到意外。
万联证券提到,市场认为我国风电技术水平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风电市场只在中国。与同样属于新能源的光伏相比,空间相对有限。但实际上,随着近年来国内风电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国外的技术差距已经大大缩小。
明阳智能今年推出了全球最大的16MW风机,足以证明国内风机制造的技术水平。明阳近期向意大利交付了10台3MW海上风电机组滑环 风电,这也印证了国内成套设备具备走出去、挑战欧洲巨头的能力。从国内看,上半年32GW的中标量创同期历史新高,大大超出市场预期。暂不考虑海外市场,我们预计 2025 年国内新增装机容量为 80GW,与 2019 年相比,CARG 复合增长率为 25%。
考虑到风电企业打了6个多月的价格战,风电制造的盈利能力是否被削弱了?我们来看看上半年上市公司的表现。
万联证券统计显示,由于其出色的降本能力,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背景下,整机厂商和核心零部件厂商的业绩保持高增长,超出市场预期。整机业务的毛利率并未受到太大影响,甚至呈现上升趋势。
2021年上半年行业营业收入1201.67亿元,同比增长26%,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82.89亿元,同比增长60%。增长更引人注目的行业是机器制造商和刀片制造商。
其中,整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84.58亿元,同比增长24%,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1.97亿元,同比增长96%;零部件板块实现营业收入352.51亿元,同比增长22%,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8.21亿元,同比增长年增长56%;风电场营业收入364.59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净利润100.35亿元,同比增长51.56%。
此前,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光伏实现平价上网,发电成本下降90%。在顺利摆脱政策补贴后,其市场需求和估值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让投资者纷纷跟风。
今天的风电会不会也像光伏一样站在风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