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一波又一波新产品问世,使得这个“不乐观”的行业在市场低谷再次引发关注。随着智能化、轻量化、人性化、节能技术的逐一攻克,一向低调的起重机龙头企业徐工集团,集中贡献了首批上市的最新17款G系列新产品,并通过“G一代”的推出,向行业发出了“科技智能、 绿色节能、优质高效、超高性能“的高端科技进取。
徐工G代起重机新产品体验活动会
4月18日,徐工在徐州举办客户体验活动,以超然理性、专业、务实的方式,让客户深度体验、充分验证、全面调研G世代新产品、新技术,展现龙头企业技术自信和风采,为中国起重机行业吹起一股“务实之风”, 越来越依赖概念营销和过度推广。
徐工G系列新型起重机械成果展示
徐工集团是一家以引领技术发展方向著称的中国起重机龙头公司,正试图通过自身努力呼应李克强总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战略规划要求。
徐工集团主导推出G1全系列产品
有行业观察人士判断,徐工此举极有可能引发中国起重机行业乃至整个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高水平技术升级竞争,这将拓宽整个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12台G代起重机,带统一臂伸展
G世代,高端时代G
世代,即徐工G世代,代表着崇尚创新、尊重专业、注重人性化、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理念。这是上游供给侧——中国起重机行业经受市场低谷考验后的转型预期,也是下游需求侧——起重企业在开工率低迷、轮班费下降、工费结算困难、运营商工资成本上升的真实预期。
2015年,经过市场洗牌,中国起重机行业前三大企业市场集中度上升至87%,过度促销使得一些厂家忽视了对客户价值的深入研究和对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投入,这也是这些企业逐渐洗牌、冷漠的原因。相反,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敏始终执着技术,把科技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作为提升行业经营质量、突破困境的关键。他总是告诫各行业经营者:“要心无旁骛,着力深入推动研发项目分阶段取得重大成果,从而增强各行业的信心,努力通过组织的技术创新引领和改变整个行业的技术现状。"
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敏接受中国路机网记者采访
在起重机制造商在市场低谷寻求突破的同时,中国起重企业也面临着路径选择。最新数据显示,在中国起重百强企业中,前十名企业的销售额占比45.18%;在海外起重企业100强中,销售额前十名占比53.2%。这说明中国起重行业的大洗牌仍在进行中。
挤出水的过程是强者与强者的过程。发达国家起重机企业和吊装企业的成长过程证明,在经历市场低谷的洗礼后,最终将站在潮流的头上,成为真正的领先和专业化企业。事实再次印证了这一铁律,随着施工单位对吊装安全、吊装资质、吊装管理、吊装设备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专业化和精细化,过去粗放发展的时代正在逐渐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理性的“高价值、高安全、高效率、高效益、高价值、高安全、高效益、高安全、高效益、高价值、高安全 可持续“专业吊装企业的新投资导向。这一转变证明,中国起重机行业和吊装企业正同步走向转型升级的发展道路!
徐工G代,从汽车起重机到全路面起重机,共17款新产品,就是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趋势而诞生的。
徐工
集团副总裁、徐工总经理陆川致辞
徐工集团副总裁兼总经理陆川表示:“G世代承载着集团董事长王敏对起重机械行业的战略眼光,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率先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竞争带入一个争夺附加值和价值创造力的高端新起点。
一切为了客户的最大价值
虽然G世代已经攻克了“智能繁荣”等行业最高水平15项关键技术,其中6项为行业首创,但这还不是结束,而只是确认G技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注解。
徐工集团副总经理单增海回答G1技术问题
追求高价值。一组数据体现了徐工研发人员基于客户需求的高端价值取向:科技智能技术必须最大限度地弥补操作经验和技能的不足,使人们的机械控制能力大大提高,施工效率、操作精度和安全性显著提高。绿色节能技术,在保证百公里综合油耗降低12%的基础上,将产品的爬坡能力提高到45%;运行能耗提高15%,综合工况平均节油率达到15%;品质性能技术,通过33项精密周到的安全防护、维修方便、控制舒适设计、自拆卸技术,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拓展到极致;超高性能技术应能在相同边界重量下实现比同吨位产品高5%~15%的运行性能;新型单缸销伸缩系统关键部件使用寿命提高100%;采用单机系统大吨位产品徐工吊车价格表➤徐工起重机G1代:价值创意的高端新起点,动力系统日常维护成本降低40%...“客户价值利益”已成为徐工G代研发人员的高频词。
“研磨”高品质。为了实现既定的价值目标,素有“最耐寂寞”之称的徐工,组织对国内外客户使用、国家标准进行系统、全面、精细的专项研究,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核心部件技术、系统技术、整机技术”的虚拟设计与测试、物理应用与测试、全生命周期超载、 极端环境应用测试、内部用户模拟演示系统、精密预研、试制测试模式,并推出为期两年的“无尽磨”:如对动臂、机架、转盘等关键结构件进行加固,零件加工后采用耐久性试验方法,严格欠通过载试验;最初使用150,000次的新型单缸伸缩机构被加强到500,000次;在整机测试期间,测试标准是根据动臂伸缩系统测试的15年用户使用寿命水平确定的...整机运行还有45度高温和零下39摄氏度极寒的测试。
徐工XCT55L6
起重机提升XCT8L4,XCA550通过主臂链提升XCT55L6“问题必须
清零,质量调查到底”的总经理问责制使研发、质量控制和营销的“竞争”成为常态,往往因为更苛刻的手段来检测问题,导致新产品必须返炉整改。“比如检查员快速控制产品,让机器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升降、下落变幅、旋转等动作,这种操作,就像你开车,一只脚踩刹车,一只脚踩油门,但是他们这么有测量,手术室有抖动不好徐工吊车价格表,“徐工研发人员表示,虽然很”麻烦“,但这确实涵盖了测试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高水平的经验证据。4月18日,全国客户和媒体收到了动人的“机械致敬”:一是分两列排列的12款G代新品在指挥下,同时做出吊臂提升、摆动、千手观音等“欢迎”动作;紧接着,一台以风电吊装著称的XCA550全地面起重机,将55吨和8吨汽车起重机依次提升到10米的高度,在展示高超起重技术的同时,展示了新产品的功能。随后,业界规模最大的客户体验活动阵容上线,国内40余家顶级用户运营商对徐工首创的智能动臂技术、驱动智能控制系统、人机交互技术、新产品控制微动等进行了实践验证。下午,在G世代新产品体验活动技术交流会上,被客户公认为“最坚持技术原则”的徐工研发专家被推到了前台,面对来自全国300多家客户和媒体的密集提问,徐工研发专家明确表达了对客户长远发展负责的价值取向。
安全总监田福星感叹徐工G1系列起重机的优异性能
工业4.0时代的起重先锋
徐工G一代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工业4.0的内涵,力求为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案例。
在徐工集团,全价值链大数据智能分析决策平台为从研发到营销的每个环节提供不同权限的大数据分析报告——25吨整体设计工程师可随时检索分析全球近2万种产品的工作状态信息、故障问题、运行频率、行驶轨迹、过载报警等数据, 分析用户偏好、常见工况、限制工况,获得最佳用例,为G代定型设计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通过全球协同研发平台,徐工欧洲研究中心孵化的全球最前沿G代液压零部件技术,可第一时间与徐州共享;欧美、巴西、中国不同肤色的科研专家,可在全球研发PDM平台上咨询同一批G代臂架结构方案,对XCA100全路面起重机在全球各地区的适用性进行论证和评估,实现产品设计数字化、管理一体化、信息发布网络化。
在
全球物联网平台,客户可以控制每台起重机的所有运行状态徐工吊车价格表,设置操作和行驶边界围栏,计算使用成本,管理操作员的工作行为等,真正连接设备与设备、人与设备、人与人,帮助用户建立基于大数据的车队智能化管理。
在起重机智能制造基地,G世代通过制造的全面集成,确保整个制造过程的标准化和一致性
执行系统MES和ERP系统,借助二维码扫描、水蜘蛛配送、AGV小车、全触摸屏自主查询设备、制造过程在线检测、网络化可视化监控等智能管控模式。
在工业4.0时代的背景下,G世代充分利用信息化、数据和网络化手段,在“全价值链大数据智能分析决策平台、高端智能产品平台、全球协同PDM研发平台、智能+精益制造MES平台、全球物联网智能管家平台”上为客户打造智能高端起重工具。
有专业人士表示,由于徐工已经连续11年牢牢占据中国起重机行业的领先地位,从徐工的一举一动,我们可以判断和预测中国起重机行业的未来趋势:制造商可以从更大的格局设计行业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发展路径, 这必将为整个产业链提供可持续的价值空间。
也有媒体判断,“科技智能、绿色节能、优质高效、超高性能”将成为本行业的关键词,“高端进取”将成为上下游行业的目标共识。所有这些都将给全球起重机市场带来拉动效应和产业转移效应,不仅是中国用户,全球客户都可以分享升级后中国起重机行业的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