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起重机械
一、起重机械基础知识
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提升或垂直提升和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界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等于1t、起升高度大于等于2m的起重机、固定载重量的电动葫芦——轴承形式。
2、起重机械的工作特点
(1)起重机械通常结构庞大,机构比较复杂,可以完成一次起升运动和一次或数次水平运动。
(2)起吊的重物种类繁多,载荷变化大。
(3)大多数起重机械需要作业范围较大,活动空间较大。
(4)有些起重机械需要直接在导轨、平台或钢丝绳上载人进行起重运动(如电梯、升降平台等),其可靠性直接影响人身安全。
(5)外露和活动部件多,常与起重作业人员直接接触(如吊钩、钢丝绳等),潜在事故危险因素多。
(6)工作环境复杂。
(7)手术中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共同进行一项手术。
上述诸多危险因素的存在,决定了因起重而引发的事故较多。
三、起重机安全正常运行的条件
为保证起重机安全正常运行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起重机设计应满足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 金属结构和机械部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抗屈曲能力。
(2)整机必须具有必要的抗倾覆稳定性。
(3)原动机具有满足运行性能要求的动力,制动装置提供必要的制动力矩。
4.起重机安全装置
1)限位及调整装置
(1)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GB 6067-19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规定,凡是机动起重机,其起升机构(包括主、副起升机构)均应安装限位器。
(2)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对于所有机动起重机,其作业极限位置应配备作业极限位置限制器。
(3)偏斜调整及显示装置。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要求:跨度等于或大于40m的装卸桥和门式起重机,应设有挠度调节和显示装置。
(4)缓冲器。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要求,桥式、门式起重机、装卸桥、门式起重机或升降机必须装有缓冲器。
2)防风防爬装置
GB6067-19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规定在露天轨道上作业的起重机,如门式起重机、装卸桥、塔式起重机和门式起重机等,应设有防风、防爬装置。
此外,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桥式起重机在开跨作业时可能会出现地形风。其持续时间短,但风力大起重机械安全规程➤2010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辅导课:起重机械(一),可使吊车滑行较长距离,并可能撞到轨道终点挡块,造成脱轨或坠落。因此,《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规定,在开跨上作业的桥式起重机还应配备防风夹轨器和锚固装置或铁蹄。
起重机的防风防爬装置主要有夹轨器、锚固器和铁蹄三种。根据防风装置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自动作用和非自动作用两种。
3) 安全挂钩、防倾斜装置和旋转锁定装置
(1) 安全钩。对于单主梁起重机,由于重物的起吊是在主梁的一侧进行的,重物等会对小车产生倾翻力矩,而垂直反力产生的反倾覆力矩轨道轮或水平防轨轮将使手推车保持平衡。不能翻车。但是,仅靠这种方法并不能保证在风灾、意外撞击、断轮、维修等情况下的安全。因此,此类起重机应配备安全吊钩。安全钩还根据小车和轨道轮的不同形式设计成不同的结构。
(2)防落后装置。用柔性钢丝绳拉动臂架变幅的起重机起重机械安全规程,在遇到突然卸载时,会产生一个使臂架后倾的力,使臂架超出最小范围,造成臂架后倾事故。因此,此类起重机都装有防倒车装置。起重臂后倾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起重吊索、索具或起重钢丝绳存在缺陷,在起重过程中突然断裂,造成重物坠落;中、重物散落。这些情况都会造成突然卸荷,造成吊臂反弹,向后倾斜。为了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3)旋转锁定装置。回转锁定装置是指旋臂起重机在运输、行驶或非工作状态下,锁定回转部件使其不能转动的装置。
旋转锁有两种常见类型:机械锁和液压锁。它的结构比较简单,通常采用锁销插入法、压板压入法或螺栓拧紧法等。液压锁具通常采用双作用活塞缸锁住转盘。旋转锁紧装置的原理基本相同。
4)过载保护装置
(1)形式与功能:过载保护装置按其功能不同可分为自动停机型和综合型两种。按结构型式分为电气式和机械式两种。
过载保护装置应具有动态负载抑制、自动运行和自动保险功能。
(2)工作原理。限重器主要用于桥式起重机,主导产品为电动式。电气产品一般由负载传感器和二次仪表组成。
载荷传感器采用电阻应变式或压电磁式传感器,并根据安装位置配置专用安装附件。传感器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压缩式、拉伸式和剪切梁式三种。
5) 力矩限制器
(1) 塔式起重机臂架变幅力矩限制器。对于变幅臂塔式起重机,一般采用机械式力矩限制器。
(2)小车变幅起重机过载保护装置。小车变幅起重机一般采用起重量限制器和起重量限制器共同实施过载保护。
(3)移动式起重机过载保护装置。移动式起重机一般采用力矩限制器进行过载保护。
6)防撞装置
防撞装置主要有两种结构类型。
(1)反射型。它由发射器、接收器、控制器和反射器组成。
(2)直接式。检测波不被反射器反射的产品统称为直下式。
7)危险电压报警
旋臂起重机在输电线路附近工作时,由于操作不当,使臂架、钢丝绳等与电线距离过近甚至碰到电线,会引起触电或触电事故。为了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东欧、日本等国家从1970年代开始研制危险电压报警器,现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