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
访
6月15日,《经济日报》头版刊发中国工程院院士,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专访《打赢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硬仗》。
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19年中国碳排放总量113亿吨,能源领域碳排放量98亿吨,占全国总量是吊车视频的87%,其中电力行业碳排放42亿吨,占全国总量是吊车视频的37%。
董事长舒印彪
让我们一起听听他怎么说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低碳转型成效如何?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要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电力行业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对此,我国能源电力行业要加快形成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支撑未来能源转型。
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发展陆上新能源;
破解整体规划、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等问题,加快发展海上风电;
加快华龙一号等国产化三代压水堆技术推广,推进四代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
积极开发水电,打造流域“水风光”互补开发模式;
发挥煤电兜底保供和应急备用调峰作用,持续降低煤电占比;
加快大容量、长寿命、高安全、低成本电化学储能研发和推广,推动储能规模化应用。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应如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具有四个方面基本特征:
● 一是加强电网互联互通,发挥大电网优势,实现各类发电资源充分共享、互为备用;
● 二是提升智能化互动化水平,推进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电力技术深度融合,由部分感知、单向控制转变为高度感知、双向互动、智能高效;
● 三是实现灵活柔性,提高新能源发电品质,主动平抑出力波动,成为友好型电源,增强电网平衡调节能力,提高抗扰动能力,保障多能互补,更好适应新能源发展需要;
● 四是确保安全可控,推进交流与直流、各电压等级协调发展,建设新一代调控系统,筑牢安全“三道防线”,有效防范大面积停电风险。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这道必答题,我国能源电力发展的重点工作有哪些?
清洁化意味着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发展水电,安全推进核电建设,推动煤电从电力保障设施向生态环保平台转变;电气化主要体现在工业、建筑和交通领域的大规模电气化替代,力争到2060年,三者电气化水平分别由目前的26%、40%和4%,提高到70%、80%、50%以上;推进电力数字化建设,提升电力系统智慧化水平,则要求加强电力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充分挖掘系统资源,实现多能互补、灵活调节、主动响应、协调互动,提升电力系统安全和效率;同时,加快碳减排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碳减排制度体系,是促进相关行业自主控碳减碳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加强能源标准国际合作,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标准+检测”服务体系,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我国电力系统的清洁低碳转型还存在哪些核心技术问题亟待突破?在发挥科技创新引领方面,作为能源电力领域的龙头企业,华能集团有哪些做法?
华能作为能源电力领域的龙头企业,始终坚持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以重大科技项目为牵引,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上下游企业,组建任务型、体系化的创新团队,攻关“卡脖子”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带动行业技术进步。
未来科技创新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持续推动我国电力能源领域的绿色转型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能源电力行业中的大中小企业该怎么做?
在基础前瞻领域
重点攻关高效率高安全大容量储能、氢能及燃料电池、高效率光伏发电材料、新型绝缘材料、超导材料、宽禁带电力电子器件等技术。
在工程应用领域
重点攻关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高效率低成本新能源发电、大规模海上风电、虚拟电厂、源网荷储协调运行、主动需求响应、综合能源系统等技术。
针对此类问题,华能计划在海上风电等领域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加大海上风电、钙钛矿、异质结光伏等前沿技术投入,并提供大规模示范应用场景。以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为牵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单位协同创新,发挥产业链集成优势,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文:郭静原
责编:贾凡迪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中国吊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