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华夏能源网行业一线 | 步入平价元年“阵痛”不断,光伏行业下半年该何去何从?

2021-06-16 20:54:44浏览:218 来源:华夏能源网   
核心摘要:步入平价元年,中国光伏行业成长中“阵痛”不断。


作者/Gavin

来源/


步入平价元年,中国光伏行业面临种种压力和难题,成长中是徐工吊车的“阵痛”接连不断。

 

一方面,新冠疫情是徐工吊车的冲击还没消退。虽然国内市场已完全重回正轨,但海外如印度等地疫情仍在肆虐,这给中国光伏企业是徐工吊车的海外市场开拓带来极大困扰,一些重点市场的装机量下降已不可避免。

 

受各国量化宽松政策影响,货币超发的负面结果开始显现,各种大宗原材料价格开始持续不断上涨,硅料价格更是翻着番的往上冲,多晶硅致密料半年间涨幅超140%。上游涨价,中游、下游企业倍感压力,市场供需矛盾紧张到随时可能崩裂。

 

除此之外,受中美贸易战影响,芯片短缺“卡脖子”让光伏行业很难受。受芯片短缺影响,光伏核心产品逆变器出现严重缺货。2021年4月,国内逆变器头部企业固德威与古瑞瓦特先后宣布提价,价格涨幅均在10%—15%。

 

面对如此种种难题,光伏行业在压力中寻求突破。那么,光伏企业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下半年,光伏企业又该何去何从呢?带着这些问题,(www.hxny.com)在2021SNEC期间采访了多家光伏产业链企业,让我们来一起来听听来自一线的真实声音。


涨价考验稳健经营能力



百佳年代作为一家高分子材料企业,其主营业务涵盖特种功能性高分子新型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旗下主营产品除了针对太阳能新能源行业的EVA胶膜外,还包括BOPET薄膜、卡基材料、PC薄膜及建筑装饰新材料等。

 

谈及原材料涨价的影响,百佳年代高级副总裁唐毅向(www.hxny.com)直言:“百佳年代身处产业链中游,原材料采购方面没有太多议价权,上游原材料供给企业大多为台塑和LG等大型化工企业,受上游价格上涨影响,公司今年的原材料采购价格已超2万/吨,严重挤压了公司的毛利空间。加之,百佳年代下游的胶膜产品线持续扩产,从而使公司今年在经营端承受着巨大压力。”

 


▲百佳年代高级副总裁唐毅


唐毅表示,百佳年代今年除了要保证公司在光伏行业的地位、利润、出货量以及产能利用率外,还计划积极地开发一些其他用途的胶膜产品。“目前光伏产品约贡献公司利润的60%,其他产品约贡献公司利润的40%。为克服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不利影响,百家年代将从光伏以外的产品中寻求补偿。”

 

此外,唐毅还向(www.hxny.com)透露,受硅料价格上涨影响,合作厂商为弥补亏损,开始向胶膜等辅材开刀,寄希望借助议价权控制辅材成本。此年初至今,组件厂的开工率也徘徊在50%,随着产能问题由下游传至中游,百家年代等辅材企业也不得不面对两头围堵的困境。

 

“从目前市场情况看,原材料价格上涨仍将延续。预计到明年5月份,原材料价格才有望能够回归正轨。”唐毅表示。

 

不过,(www.hxny.com)注意到,即便原材料涨价对光伏胶膜生产造成了巨大冲击,但是市场对光伏胶膜等产品的需求却依旧旺盛,龙头企业业绩亮眼。

 

以光伏胶膜行业龙头福斯特为例,公司一季度营收、净利迎来大幅增长。其中,一季度福斯特营收增速为86.51%,净利润增速为219.70%。受市场需求暴增影响,福斯特目前仍在筹资扩产。

 

某种意义上讲,原材料涨价对光伏胶膜产品有冲击但市场需求增长是更大驱动。如何在成本紧箍咒下,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求并保持适当利润水平,成为了光伏胶膜企业眉头紧锁思考的问题。





深圳禾望电气作为一家专注于新能源和电气传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高科技企业,旗下主要产品涉及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工业传动等,公司生产的光伏发电产品中就包括逆变器。

 

谈及光伏芯片短缺问题时,禾望电气光伏渠道总监韩光向(www.hxny.com)表示,不同于原材料涨价,光伏芯片短缺的约束更为刚性。短期来看,诸如IGBT、DSP等逆变器芯片仍无法有效替代。面对光伏芯片短缺,禾望电气正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光伏芯片短缺问题将延续至明年夏天。对禾望电气而言,在缺芯困难下确保订单供应充足是公司的一大目标。

 


▲禾望电气光伏渠道总监韩光


在变流装置领域深耕多年的中车株洲所,面对芯片短缺问题显得更加从容。

 

中车株洲所营销中心助理主任吴恒亮告诉(www.hxny.com)说,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具备功率半导体IGBT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中车株洲所已构建起电力电子产业集群,形成了“芯片-器件-装置-系统”的全产业链优势。截至目前,中车株洲所已掌握了IGBT芯片设计到模块研制生产的核心技术。中车株洲所生产的芯片也已被广泛应用到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和汽车电驱设备中,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变流装置面临的芯片“卡脖子”问题。

 

关于芯片短缺与“卡脖子”的问题,上海兴工微电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钟小军也向(www.hxny.com)讲述了自己的思考。钟小军认为:芯片“卡脖子”并非特指某家公司所遇到的难题,而是指中国半导体产业遭遇的问题。事实上,从晶圆制造,到芯片封装,我们在芯片生产的每个环节都面临着技术壁垒。

 

作为一家以电流传感器芯片为核心的高科技公司,兴工微电子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可靠的高质量电流检测芯片和电池电量监控及测量系统解决方案。面向光伏行业,兴工微电子推出了一款名叫SC840的产品,该产品可直接应用于光伏逆变器,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上海兴工微电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钟小军


钟小军强调,他所指的填补国内空白,并不单指芯片设计,更关注芯片国产化生产。“近年来,兴工微电子的精力,除了聚焦于芯片设计外,还在投入到了芯片的生产领域,兴工微电子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芯片生产的国产化。”钟小军介绍说。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光伏行业迎来提速升级的机遇期。当前存在的种种难题,成为了行业发展的“绊脚石”。成长总是不容易,成功总与困难相伴随,步入平价时代开始“独立行走”的中国光伏,需要以更大的勇气、更强的冲劲,排除万难、一往无前!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中国吊车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华夏能源网光伏产业链价格飞涨,晶澳新品助力终端用户平滑过渡特殊时期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