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东三省对风电产业均给出了大力支持态度,并做了明确的目标规划。


2021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前沿技术培训
会议时间:2021年6月24日--26日
报名联系:周老师 15712959596
东三省,被誉为新中国是吊车的“工业摇篮”,在历经过短暂衰落过后,将因大力发展风电产业而振兴!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成果表明,东北地区理论可开发利用风能资源储量为377.9GW,占全国11.71%,技术允许是吊车的可开发风能资源超30GW,且随着风电技术不断进步,可开发量将进一步提高。在各省国民经济“十四五”规划中,东三省基于自身风能资源优势,消纳条件等因素,对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均给出了大力支持态度,并做了明确是吊车的目标规划。黑龙江省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新增风电装机1000万千瓦,建设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大庆、绥化百万千瓦级大型风电项目。吉林省规划要求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到“十四五”末,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力争达到3000万千瓦。辽宁省规划指出,支持辽西北和其他资源条件较好地区加快发展风电,建设可再生能源基地,科学合理利用海上风能资源。到2025年,风电光伏装机力争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东三省政策相继出台,将在极大的驱动风电企业在三北地区的投资布局,也势必掀起东北风电复兴浪潮。除了政策利好外,东北地区也有显著的资源和电价优势,三一重能研究院副院长陈湘泉指出,东三省靠近蒙东区域、佳木斯等地年均风速达速6.5-7.3m/s,标杆电价相对较高,推进风电平价/竞价项目比起全国许多省份更有优势。1993年到2005年,是东北地区风电的探索阶段,发展速度比较缓慢。2005年的风电总装机量和总发电量,仅为34万千瓦和5.1亿千瓦时。随着2016年《可再生能源法》正式的颁布实施,东北地区的风电开发驶上了快车道。但随着风电装机规模的不断上升,问题也逐渐凸显,居高不下的弃风率让政府不得不叫停东北风电开发,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弃风率一度高达30%以上,东北风电发展陷入停滞状态。东三省正在探索一条以风电为代表的新兴绿色装备制造业代替昔日重工业、以绿色无污染的风能资源开发代替煤炭、钢铁资源冶炼提取的振兴路线。5月28日,三一重能通榆制造基地首台风电机组在吉林通榆正式下线,这是国家“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吉林下线的首台风电机组,标志着东北正式开启风电装备制造绿色振兴之路,老工业区将重新焕发新活力。风电是绿色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双碳”的主力军之一。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大会上明确划定了风电在“碳中和”的贡献度:2030年风电光伏装机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三一重能通榆风电智能制造产业园二期项目的建成投产,将进一步促进吉林清洁能源转型、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升级,也有助于吉林乃至东北早日达成 “双碳”目标,实现绿色振兴。吉林省政府副秘书长赵海峰指出,三一重能与通榆县倾力打造“整机+叶片”的风电产业园是吉林省积极践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目标,加速推进吉林振兴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吉林省正聚焦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立足开发超过1亿千瓦风能太阳能资源,谋划建设“陆上风光三峡”。“十四五”期间还将开展风电产业园与风电场深度共建,打造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三一重能董事长周福贵表示,风电行业拥有美好的发展前景,通榆县风光资源十分丰富,三一重能将秉承三一人“先做人 后做事”“品质改变世界”的理念,稳健扎实推进通榆制造基地产能提升和智能化水平提升,把它打造成立足吉林、辐射周边省区的核心生产基地。三一重能SI-1713.85/4.0、SI-1753.85/4.0和SI-1834.55机型均采用超大叶轮直径设计方案,叶片长度分别为84米、86米和90米,容量等级可以达到3.85MW、4.0MW和4.55MW,不仅能够更加有效地吸收风能,提升发电能力,还能够减少机位,降低风场总体造价。另外,考虑到东北地区风机运行环境复杂,雷雨、大雪、霜冻、飞沙等频发因素,三一重能率先在国内将箱变上置到机舱内,确保了机组的高可靠性的同时,可以避免水淹箱变、大雪覆盖箱变、飞沙侵蚀覆盖箱变、叶片冰块砸坏箱变等情况发生。“箱变上置”的优势远不止于此。陈湘泉强调,采用“箱变上置”风机,可节省风电项造价成本,缩短近10天项目施工周期,且每台“箱变上置”风机同比其他类型风机可降低损耗约70kW,在平价时代下,三一重能把“降本增效”做到了极致。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中国承诺向全世界了力争在2030年、2060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东三省在践行“双碳”目标道路上选择了发展风电,三一重能将秉承“三一使命”,为东三省实现“双碳”目标、实现绿色振兴、大力发展风电做出一流贡献。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中国吊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