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徐工吊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会议强调,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夯实融合发展是徐工吊车的基础支撑,健全法律法规,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为促进《指导意见》有效落实,《中国电子报》策划推出“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专栏,邀请全国各地工信部门主要领导、业内专家、骨干企业相关负责人围绕《指导意见》是徐工吊车的贯彻落实、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特色做法、下一步对策和建议等发表真知灼见。本期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的署名文章。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王民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考察徐工时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
2020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加速融合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支撑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保障。
工程机械是我国制造业体系的重要力量之一,工程机械行业数字化转型之路正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系统性变革。
徐工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指导意见》的战略部署,以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抓机遇、求创新、力突破,紧紧围绕“战略-优势-能力”主线,积极推进“数字赋能、智能升级”,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在江苏省率先打造数字化转型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工程机械行业内牢固树立数字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一、徐工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创新实践及成效
徐工数字化转型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信息化基础建设阶段,体现在“见事早、定位准”。
早在1998年之前,徐工就已经开展“甩图板”,是国内第一批启动信息化建设的工程企业,1998至2007年,徐工在行业内率先探索实践ERP系统建设,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信息化500强。
第二个阶段为两化深度融合阶段,关键是“基础牢、融合深”。
2008至2013年为公司两化深度融合阶段,重点内容为企业价值链业务的电子化、信息化过程,奠定了徐工数字化基础。
第三个阶段是数字化提升阶段,重点是“布局快、产业新”。
“十三五”期间,徐工率先成立了行业首家专业化信息技术股份公司和徐工工业电子商务公司。制定《互联网+融合行动方案》《徐工智能制造实施方案》。
第四个阶段是大数据时代下的智能化升级,特征为“场景多、质量高”。
2018年,徐工全面开启智能化转型的新阶段,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全力推动公司“三高一可”发展。一是打造智能化产品与智能施工能力;二是推进智造升级,融合5G丰富的场景打造标杆工厂;三是开展智能化服务,提供数字化产品。
研发与制造的协同,通过数字化工艺保障研发与制造的一致性、制造工艺的稳定性;实现主机与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协同。
二是5G赋能全价值链智能工厂,做实智造新内涵。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载体是制造环节,数字化制造能力水平将是衡量是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
2019年,徐工重型公司荣获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当前正联合运营商全面开展网络、硬件、终端、系统集成等5G全产业链合作,建设5G创新合作生态标杆。
徐工重型公司以5G+MEC方式重点打造32个工业应用场景为突破,全力构建智慧园区,打造工程机械行业首个下沉MEC5G独立组网的全价值链工厂。
在大吨位起重机调试场,通过5G专网将新产品调试采样数据和调试画面实时传回,并在线分析形成调试大数据报告,显著降低产品超早期故障反馈率,大大提升产品一致性。
三是推进跨境电商新业态,拉动企业数字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以数字化产品为依托,深挖服务新价值。徐工于2018年率先在行业搭建跨境电商平台,目前平台交易规模近200亿元,服务17个一级行业、1400家机电产品制造商,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将产品出口到130个国家和地区。
2020年上海宝马展上,徐工面向全球客户发布X-GSS数字化备件服务系统,以打造“数字化产品”的理念,为全球客户提供一个精准、增值、满意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服务系统。
截止目前,系统已拥有数字化产品23万,横跨近2200种产品机型,直接面向全球用户发布“一站式”的数字化服务,打造营销服务新模式。
二、工程机械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经历过低谷期,打赢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仗、生死仗,必须走“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数字化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数字化转型、智慧化企业建设需要坚定信心、大胆探索,把握机遇、规划路径,才能将数字化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新动能。
当前面临着三大方面的挑战。
工程机械行业数字化转型带来对数字化人才需求,如在大数据应用挖掘、工业机理模型及算法数据分析工程师存在空缺;对于既有业务实践又深谙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数量市场补给不足。
三、徐工“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工作思路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徐工将深入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精神,坚持以两化深度融合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主线,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向世界级水平发展,聚焦质量和效益,将数字化转型这张蓝图一绘到底。
徐工的汉云平台已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首批支持平台,构建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数据汇聚、分析和服务平台,实现实时、系统、全面的工业设备数据采集与分析;强化技术能力储备,汇聚一批咨询服务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等,实现供需对接和能力交易,跨行业为工业赋能。
徐工信息协同探索工业互联网专项人才培养之道,打造教学、人才培养、现场实训、赛事组织等功能于一体的徐工汉云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纵深推进产教融合的实践模式,探索更具价值的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制造企业、平台企业等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的工业互联网人才,推动产教融合新时代的变革。
数字化转型永无止境。
徐工将持之以恒、坚定引领和推动工程机械行业数字化转型,日夜兼程,跑出“加速度”,带领上下游同盟军企业,共同构筑制造业数字化建设的护城河,打造新的竞争优势,真正成为全球信赖、具有独特价值创造力的世界级徐工,为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