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风能产业中国首个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园区——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获北京绿色交易所认证

2021-02-02 14:45:41浏览:567 来源:风能产业   
核心摘要:碳中和,金风科技在行动!

1月28日上午,中国首个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园区认证仪式在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内举行,
我们将会通过风电、光伏是吊车型号的多能互补,借助智能微网、能源互联网等技术来实现开发区是吊车型号的碳减排。”
开发区很多企业都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吊车型号的需求,提高绿电消费比例是满足这一需求最有效、最可行的路径。
在绿色亦庄、宜居亦庄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共同助力打造首都发展新高地,并在不远的未来将亦庄经验辐射到全国更多地区。”
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是集可再生能源、智能微网、智慧水务、绿色农业和运动健康等功能于一体的可感知、可思考、可执行的绿色园区生态系统。
尤其在智能微网方面,园区通过部署4.8MW分散式风电、1.3MW分布式光伏和钒液流、锂电池、超级电容等多种形式储能,实现2020年清洁能源电量占比50%。
↑ 
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刘力表示:“建设宜居宜业绿色城区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区一阵地’功能定位的重要部分。我们和城市运行局已经启动对整个亦庄新城范围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方案研究,我们希望和区内的所有企业共同努力,一起制定好这个方案,其中少不了像金风科技这样的龙头企业的技术支持。目前,
fncy@cweea.com.cn
官网:
北京绿色交易所常务副总经理王辉军表示:“国家碳中和愿景的实现离不开一个个企业、园区和个人的努力。北京绿色交易所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碳中和机制创新和项目实践,为国内多个具有开创性的碳中和项目提供了专业服务。
www.cweea.com.cn
“中国正在制定行动方案并已开始采取具体措施,确保实现既定目标。”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对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做出了新的表述。如何实现碳中和,金风科技着力打造的中国首个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园区或许可以为全行业提供路径参考。
金风科技亦庄园区通过购买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抵消了园区所排放全部温室气体,成功实现碳中和,完全契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
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发局局长刘力、城市运行局局长段青松,北京绿色交易所常务副总经理王辉军,以及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等出席仪式。
通过提质增效智能化改造,全面统计监控经开区范围的绿电应用、节能减排数据,为经开区碳达峰碳中和分解考核工作提供数据和系统支撑,力争能源成本降低10%以上,
010-68596009
共同把脉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官方信息发布平台,实时发布最新的公告通知、行业信息、统计数据等重要资讯,为业内人士搭建掌握行业动态的重要平台。
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表示:“作为一家可持续发展的企业,金风科技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企业如何为碳中和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北京绿色交易所的专业支持下,我们迈出了园区碳中和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希望能够和开发区一起探索开展未来‘低碳绿色’园区示范应用,积极打造更多‘碳中和’绿色示范园区,并
来源:金风科技微平台
电话:
此次碳中和认证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授权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按照ISO14064-1:2006标准对园区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根据核查报告,在园区2020年自发自用电量不计入碳核查范围的基础上,其他所有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总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合11,937吨二氧化碳当量,在购买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核销所排放全部温室气体后,整个园区实现碳中和。
微信平台
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获中国首个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园区认证
联系我们
体现了金风科技作为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领军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内园区实现‘碳中和’树立了成功的样本。”
邮箱:
金风科技亦庄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园区只是一个开始,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无疑还需要许许多多的“碳中和”园区。金风科技将不断发挥自身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和智能微网建设方面的优势,借助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等多种方式,帮助更多的园区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并早日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北京绿色交易所向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颁发了碳中和证书。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中国吊车网)
下一篇:

【中交机电局】王永强会见中国能建浙江电力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刚

上一篇:

风能产业国家电投:力争2021年新增新能源装机不低于1500万千瓦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