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国能建西北电建职工故事|山路十八弯 百转千回风电情

2021-01-08 22:22:54浏览:441 来源:中国能建西北电建   
核心摘要:职工故事|山路十八弯 百转千回风电情

  聚少离多已是常态,问及家人,年迈是徐工吊车的父母相互照顾相依为命,幸好姐姐们在当地工作,逢周末还能回家看望父母,父母年龄大了,见一面少一面,姐姐们经常会埋怨他不顾家。作为家里唯一是徐工吊车的儿子,他深知这份愧疚,但父母明白王超军憨憨是徐工吊车的笑声会在风电场响起,他真诚谦和的面容是展现家风家貌最好的诠释。
-END-
“我的一切来源于最好的他们”
王超军
在改革发展的今天,转型已是太多电建人的不二选择,而跨领域转变的背后意味着一切新事物的挑战,也永远不是一人前行。
《职工故事》
我吗?
  山路十八弯,有西北电建人嘹亮的山歌,百转千回的风电情,是西北电建风电人的梦和盼,我们初心所向,是为祖国电力事业永远奉献的不悔青春。
宁夏北山梁风电项目安全员

那一天,王超军觉得手里的馒头都比以往的香甜。
“我就不信你王超军干不好”
党群工作部  |  编辑
在宁夏海原北山梁80兆瓦风电项目正式开工的10天前,王超军刚刚带着行李来到这片空无人烟的大山里,他第一次觉得“害怕”,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曾经只会埋首干活的电建工人面对电脑束手无策,他的“求助”电话打遍了公司所有安全管理人员的手机,资料要到了一大堆却不知道用哪一个,满嘴大水泡的北方汉子眼睁睁看着时间流逝,急的直跺脚!深夜向领导说自己的难处时,一句“我就不信你王超军干不好”给予了他莫大的支持。文字密密麻麻,那就睁大眼睛看!专业知识薄弱,那就不耻下问学!备审资料多如牛毛,那就耐着性子写!办公软件都不认识,那就撸起袖子学……每当十二点,夜空高高悬挂的明月都在陪伴他勇往直前,终于,王超军熟读理解了各项目资料文件,结合在现场实际学到的安全设施布置和管理,针对风电项目,在北山梁风电场做出了一套得到业主监理的一致好评、华润北方大区高度认可的安全管理方案。
 
NO
“山民走了而我们来了”
  “这一年,在项目建设中我最难忘的人是机械化公司的李经理、张武全经理、和每一个鼓励帮助过我的人,让我从一名普通工人走向项目安全管理岗位。”王超军深沉地说道。 
.1
2020年11月30日,西北电建一公司承建的华润海原北山梁80兆瓦风电项目主体工程Ⅰ标段首批风电机组按期并网发电。发电前夕,一封表扬信送到了项目部,寥寥数语却承载了他的365天,8760个小时。

  这里虽然缺水,但是这里不缺绵延希望的西北电建人。
  丰富的风力资源,全年刮风天在200天以上,这是清洁能源的最佳选址。公司承接的南、北两处风场,方圆约244平方千米,每天全场走一圈是必须,两圈是常态,一圈绕下来近六、七十公里,至少四个小时。山上信号差,王超军就怕上山以后谁打电话联系不上他,所以早晨6点上山前他会提前准备好要检查的资料,需要整改的事项还要利用晚上整理,平时的工作时间是根据现场需要决定的,没有下班概念。环保如今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宁夏地区缺雨,场区土厚灰大,毫不夸张地说,一脚踩上去灰土淹没到脚踝,王超军积极响应号召,主动配合,通过实施绿网覆盖、监督30公里道路及时洒水、铺设红土等多措并举减少扬尘,切实做好环境治理提升了安全管理工作。
西北电建一公司  |  素材来源
第二十八期
在看”
北山梁项目地处黄土高原,因山大缺水,国家都已将山里的住户全部迁移,整座大山空旷荒凉,山里一个人都没有。山上的大风为黄土带来了希望,而西北电建的建设者就是来这里留住希望。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中国吊车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国电建中西非区域总部尼日利亚国别2020年度新闻热点TOP10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