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海上风电产业庄河海上风电Ⅱ项目以52小时打破国内同级别海上单机安装最快纪录!

2021-01-07 23:46:23浏览:491 来源:海上风电产业   
核心摘要:2020年12月末,在零下15度的黄海北岸庄河海域,华能辽宁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庄河海上风电Ⅱ项目吊装作业平

创新1
相比传统单桩基础,吸力筒导管架基础在承载能力、施工速度、船机占用、安装噪音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有效应对庄河该海域岩层特点。
近日,辽宁出台了《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是大吊车的建议》,明确提出培育壮大氢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据了解,庄河海上风电Ⅱ项目30万千瓦投产后,每年上网电量可达7.7亿千瓦时,节约标煤23万吨,减少污染物排放57.2万吨,节约淡水210万立方米。
第一阵风:面向大海出击
海上风电场是大吊车的“心脏”
来源:中国华能
一排排印有“中国华能”字样是大吊车的
这里是华能
辽宁清能信息中心主管张春祥:“哪怕提前一天,我们也要想办法争取。”
按照倒排并网投产工期节点,项目必须于12月中旬启动海陆联调工作,但当时海缆光纤还未熔接连通,很多人都认为项目进入了“死胡同”,但辽宁清能信息中心主管张春祥不这么看。他尝试在海陆两端设备架起了4口“天线锅”,通过微波载波对射实现了无线通讯,让海上升压站与陆上集控中心的对点联调顺利推进,这种方式也成为海上风电项目海陆通讯新的选择。
第一关卡:争分夺秒冲刺
早在勘探阶段,项目部就发现,庄河场址北侧部分海域覆盖层浅、岩石层厚且存在岩溶钻孔现象,传统的海上风电单桩基础无法适用。面对这一难题,项目部全体人员经过大量调研,最终采用了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和中船重工天津海工公司研发的
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
华能如何抢抓辽宁海上风电“蓝海”先机?
实现首创。
从“零”的突破奔向“破百”成群

张伟:“从2020年年初开始,我们先后遭遇了新冠疫情、风机抢装、台风频袭等困难,每一个对项目的建成投产都是致命的影响。为了确保2021年末全容量并网投产这一目标,保证远期效益,所有人现在都拿出了百分百的战斗力,争分夺秒冲刺。”
无数评估论证,无数险象环生,2019年,通过合作开发和竞争配置的方式,华能终于在多家企业中脱颖而出,收获了辽宁海上的“第一阵风”,累计取得Ⅱ、Ⅳ场址共85万千瓦项目开发权,其中Ⅱ项目规划容量30万千瓦,成为辽宁海上风电核准、在建规模最大的发电企业,为打造
从2020年9月12日首台风机吊装至今,该项目已完成风机吊装24台,完成全国首个单根3*1000平方毫米大直径220千伏高压海底电缆敷设。2020年12月30日21时58分,项目陆集电气系统受电成功,迎来关键里程碑。预计到2021年,这里将有111台机组并网运行。
创新2
奠定了坚实基础。
辽宁清能总经理杨健:“论坚持和实力,华能在庄河海上风电项目上最有‘话语权’。我们进入这个项目有五年之久,是进入时间最久的企业。当时资源竞争非常激烈,我们的人都是‘蹲点式’驻守在有关部门,一刻不敢松懈,始终紧紧咬住开发权。”
2020年12月末,在零下15度的黄海北岸庄河海域,华能辽宁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庄河海上风电Ⅱ项目吊装作业平台的擎天巨臂稳稳起吊...
海上升压站
海上风电发展带的北起点
华能“东线”战略在黄海的发展
第一步路:迎难创新攻坚
在团结一心的奋战下,项目“争”来了宝贵的“中船海工 101”和“铁建风电01”吊装船资源,双“舰”合并,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盯”来了风机、海缆等主要设备的按期供货,保障了各项施工有序衔接。与此同时,项目部副主任徐海超正在全力筹备Ⅳ1场址35万千瓦项目启动事宜。
白色风机迎风高耸
国内首个吸力筒导管架基础
海上升压站
犹如海上日出喷薄新生
吃下这一海域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大螃蟹”,除了勇气,更需要智慧。环境与技术的重重难关孕育了庄河海上风电项目的创新“基因”。
如何孕育创新“基因”?
吸力筒导管架基础
当辽宁陆上风电资源竞争趋近白热化时,海上风电的开发却还是一片“蓝海”。2013年7月,经国家能源局批复,辽宁将在大连庄河海王九岛和花园口附近划分5个场址,规划海上风电总容量达190万千瓦。作为辽宁首批海上风电项目,这里成为了清洁能源企业的“必争之地”。
——
“两线”“两化”战略“东线”
辽宁清能副总经理、庄河海上风电项目部主任张伟:“如果单桩基础是在海床上‘插针’,那我们的这一方案就是在海床上‘拔罐’。”
对于庄河海上风电项目而言,距离2021年末海上风电补贴“窗口期”结束仅剩不到一年的时间,起步即是冲刺。在项目指挥部,大家正在为了协调施工船机和对方争得面红耳赤;在设备生产厂房,大家驻场监造生怕设备“被抢”;在吊装船上,大家不眠不休,对施工各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吹着刺骨的海风,庄河海上风电项目部全体成员鏖战在大海之上,轮班赶工、有序作业。
凝结了无数建设者创新之思的海上风电“心脏”目前已安装调试完成80%,不久之后,它将汇聚起这片海域华能海上风机发出的绿色清洁电力,通过海缆源源不断送至千家万户。
今天,一起乘风破浪
项目工程部副主任王金祥:“别看我们的海上升压站不大,那可是从外形到模块都‘含金量’满满。首先是单体外形小,实现了车间模块化制造,建造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其次是单体重量都在900吨以下,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然后是仅用了1个脚靴式导管架基础,能节省30%的工程量,造价就有了保证;最后是模块间结构紧凑,桥架连接的可靠性也更高。”
2020年8月9日,随着一声令下,长宽各30米、高45米、总重1160吨的吸力筒导管架基础缓缓起吊入海,现场人员精准控制着吸力筒下沉过程中产生的压力。随着海底监测画面中吸力筒负压沉贯深度达到标定值,27号风机基础顺利完成安装工序,标志着全球首台海冰地区吸力筒导管架风机基础及国内首台吸力筒风机基础成功实施,开创了中国海上风电领域先河。
东北区域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中国吊车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招聘丨广州发展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急聘5名风电技术人才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