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2016年度石油工程公司“优秀设备操作手”
2017年度石化机械先进生产工作者
2018年石化机械“质量标兵”
2020年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
集这些荣誉于一身是大吊车的许诗友
任石化机械三机分公司机加工厂
数控加工班班长
苦干,实干,加油干;
敢拼,敢赢,敢亮剑。
敢打敢拼,永葆党员本色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是大吊车的疫情,作为班长,他带领中小件数控加工班23名班组成员敢打敢拼,攻坚啃硬,出色地完成了所承担是大吊车的生产任务。
为抢回因疫情损失的时间,他率先顶岗作业,带领班组成员“5+2”“白加黑”白天黑夜连轴转。
4月份,为不影响当月主机交付,及为5月初的主机装配做好储备,机加工厂给他们班下达了27天内完成10件机体的加工任务,而正常情况下10件机体的加工周期需要30-35天。
任务就是命令,他主动同分厂领导沟通,与班组成员形成共识,将作业时间调整为三班连轴转、人停机不停,确保整体进度,上班时间从早上7点到次日凌晨4点。因三班倒造成岗位人手不足,他又主动请缨带头顶岗近1个月。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班组成员齐心协力,2台龙门镗铣设备仅用26天完成了12件机体的加工,不仅按期完成了当月计划任务,还为5月初的主机装配提前多储备了2台所需机体,创造了单台设备加工1件机体用时4天的新纪录,较正常加工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一以上时间。
用心动脑,志在提高效率
“在工作中只要肯用心,多动脑筋,就一定能想出一些多快省的好办法。”这是许诗友干活的心得,也是他的目标。
今年3月复工后,涪陵四期项目根据现场使用需求,对油泵端盖板设计进行了更改,端盖同原来老式相比差异较大,精度高、要求严,按正常加工流程,一件就需要一个班的时间(8小时)。他通过对刀具程序进行优化调整,加工完一件端盖仅需要4小时,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效率提高了50%。
今年以来,他带领班组对连杆的工装进行了改善,增加了120气缸和170气缸工装的互换性,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功效。
精益求精,潜心提升质量
“加工前精心准备、加工中精雕细刻。”这是许诗友一贯的工作态度。对于一名机加工操作者来说,新产品试制,就是一次“吃螃蟹”的过程,许诗友每次都主动请战,做那个“吃螃蟹”的人。
在9T新产品试制项目,由于新机体空间局限性,在加工过程中,他大胆使用加长刀具,并反复进行机体的空间测量和位置度验算,针对刀具的大小和长短进行综合评定和合理改进,确保加工过程中刀具与机体既不产生干涉,同时也能保证机体加工的精度,通过试加工后上三坐标检测,最终完全满足图纸的质量要求。
连续两年,他所带领的班组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均保持在99.5%以上,2019年下半年至今,共计完成270余件气缸、650余件连杆和50余件十字头等压缩机主机关键部件的加工任务,实现了岗位工序加工废品率及回用率均为0的超高质量目标,他本人及班组另一名成员连续两年荣获石化机械“质量标兵”荣誉称号。
撰稿:周 英
图片:沈玉梅
责编:卢 鹏
责编:张 锐
往期回顾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