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近期,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开展“铁军名匠”评选活动,中原石油工程公司10名拔尖技能人才获得“铁军名匠”荣誉称号。
他们爱岗敬业、履职尽责,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担当;
他们执着钻研、苦练本领,以精湛技术助推公司发展;
他们追求卓越、永不止步,以工匠精神彰显铁军风采。
择一事,专一生。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匠心独运是徐工吊车的不仅仅是技艺和业务,还有背后是徐工吊车的“匠人筑梦”精神。
为弘扬工匠精神,展现新时期中原铁军新风貌,今日刊发第二篇《创新永远在路上》。
创新永远在路上——“铁军名匠”孙旭政
在他是徐工吊车的家里,堆集着一撂撂翻旧的英文书籍;
在他的办公室里,叠放着一套套当下最前沿的电子技术资料;
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活跃着一个个国内高校教授、科研技术院所的高级工程师。
孙旭政,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石油工程公司“铁军名匠”;先后被评为中石化技术能手,局级“杰出创新能手”“技术能手”“知识型先进员工”、高技能人才及技术工种带头人等荣誉称号近20项;获国家专利6项,局级科技成果奖9项,在国家和省部级杂志刊发技术论文8篇。他凭借着对技术研发的爱好和对工作的热情,一直走在创新的路上。
一
从1993年起与“洋设备”结下缘分,从事进口仪器的维修和国产化工作,面对全英文的使用说明书、精密的电子元器件,对于一个基础知识薄弱的技校毕业生来说,要想摆弄好这些“金贵”的仪器设备谈何容易。为了看懂电路图,他开始自学英语,把一个个枯燥的专业词汇写在卡片上、带在身上,便于随时背诵。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学习,他已能熟练地阅读翻译各种英文杂志、说明书,久而久之,进口仪器的维修对他来说就成了“小儿科”。然而,他并不满足于简单维修工作,而是向研发与创新领域迈进。
为了适应测井仪器数字化发展,他自学《单片微型计算机应用与设计》《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设计与应用》《DSP可编程数字信号处理器》等专业知识,每每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同事、厂家专业技术人员或高校老师请教,同时,还订阅、购买了大量的电子技术书籍,结识了许多高校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和专业研究所的朋友,经常与他们进行交流学习。大家对这个勤奋好学的“老学生”也倍加喜爱。
二
RFT测井项目是中原测井的一张名片,每年拿到国内80%以上RFT测井施工任务。提起RFT测井,不得不提孙旭政,是他将这一测井技术实现了国产化,且超越国外同类设备。自2007年投入使用以来,创造了上亿元的产值。一种仪器历经10余年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无疑是对产品的最大认可。
2003年,面对价格昂贵、处于技术垄断的国外RFT测井仪器,孙旭政心有不甘,暗下决心要造一个属于中原测井人自己的仪器。为了全身心投入研发工作,他买来一大堆方便面和矿泉水放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饿了,就着开水吃口方便面,熬通宵也是家常便饭。一年多来,他设计的图纸不计其数。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失败再试验的艰辛过程,他在消化吸收进口仪器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最新的电子技术重新设计电路,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使硬件电路软件化,2005年终于研制成功了RFT型测井地面系统,荣获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全面推广应用。
三
孙旭政是个有心人,他利用自己的技术专长很好地解决了生产技术疑难。2012年初,他针对仪器连接太长、机械探头笨重、测井地面系统不便移动、维修不方便等问题,提出制造一台便携实用的RFT检测仪。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半年多的时间,试验没有任何进展,多少个不眠之夜,独自一人在办公室挑灯夜战。天道酬勤,历经半年多的钻研,核心技术难题终于被突破。
后续的研发顺利进行,相继完成了可触摸的智能人机交换系统、仿真功能、自动识别功能、任意指令的发送功能等多个难题,实现了全智能化操作,成功研制的检测仪仅有旅行箱大小。该检测仪一经使用,便得到仪修工程师们的高度赞扬。随后,他又制作了EXCELL2000智能检测仪,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2015年,该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勇于创新的人,脚步永远不会停歇。孙旭政就这样践行初心使命,襟怀责任担当,正努力奔跑着,朝着新的目标前进……
素材来源:人力资源处(党委组织部)
值班编辑:李博达
审 核:袁旭光
复 审:万 里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更多精彩请点击
了解朝气蓬勃的中原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