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铁二局被印在国库券上的花溪铁路大桥,40年魅力依然!

2019-09-04 21:28:48浏览:2708 来源:中铁二局   
核心摘要:被印在国库券上的花溪铁路大桥,40年魅力依然!


▲贵阳市花溪区大湖铁路环线花溪大桥


花溪大桥位于贵阳市花溪区大湖铁路环线上,由于1976年6月至1979年8月建造完成。1988年,花溪大桥被国家选为国库券拾元券票面是吊车吊篮的风景,着实让修建者铁二局一处(今一公司)在贵阳火了一把。


▲1988年印刷是吊车吊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


▲印在国库券上是吊车吊篮的“火车驶过花溪大桥”


大湖环线

大(土)湖(潮)环线位于贵阳市郊区,全长34.84公里,是贵阳枢纽的组成部分,设有改貌、花溪2个新建站及石板哨、湖潮两个扩建站。

1970年湘黔线掀起全民筑路高潮,大湖环线在“边设计,边施工”的条件下,做了少量准备工作,1971年2月停工;1971年七月完成施工设计,1973年9月正式交付施工;1974年4月,部分路基土石方及桥涵开工,但受客观因素干扰进度缓慢;1975年形成全面施工的高潮;1976年客观干扰,施工停滞不前,重点工程被迫停工;1977年起施工恢复正常,至1978年9月下部建筑基本建成,1978年12月铺架大队开始进行机械铺轨架桥,1979年8月在花溪大桥合龙后,全线接通直达湖潮站。

▲远望花溪大桥



花溪铁路大桥

花溪大桥全长381.22米,由8孔40米双曲拱桥组成,承隋朝工匠李春赵州桥式,结构新颖、雄伟壮观,是当时中国最长的铁路双线曲拱桥,也是唯一全面采用无支架吊装法施工的双曲铁路拱桥。

今天的花溪铁路大桥已广为人知,成了花溪风景区迎客第一景。全桥如飞鸟展翅,颇为壮观。贵花公路从桥下第七孔通过,绿水悠悠的花溪河从桥下第五孔流过,为迷人的花溪山水画卷又描上了新奇的一笔。(下图请横屏观看)


对于花溪大桥,人们赞她随时日气候变化而仪态万方:

清晨,朝雾轻覆,潇洒飘逸,楚楚动人;傍晚,“落日熔金”,波光辉映,不霁而虹。当日朗风清之日,她缓舒长臂拉着青山翩翩起舞;当列车隆隆飞驰而过时,她又巍然挺立,秀美中透溢出阳刚之气……


▲花溪风景区的一道“风景线”



再到花溪大桥

今年8月,已经退休的两位老工人重新来到他们“战斗”过地方,追溯他们的青春,感叹时光的流逝,纪念花溪大桥建桥40年。


▲二老重走花溪大桥


女同志黄秀英(图左)系1977年入路的铁二局三老工人,男同志刘光全(图右)系1964年入路的铁二局二老工人,参建花溪大桥时,她正值芳龄18,他也才29岁。

后来,他们又分别参建了湘黔、贵昆复线、川黔、电气化铁路技改工程及云南昆玉、贵州水柏铁路、广西柳江大桥、广东珠海鸡啼门大桥、广西飞龙郁江大桥等项目。


▲二老重走花溪大桥


回首青葱岁月,才知年华易逝,抚摸青春的记忆,早已全部融浸在木枕和铁轨里;把最美的年华献给祖国的铁路建设事业,他们是平凡的,也是光荣的!


▲建设花溪大桥的场景


逝水无痕,岁月留香,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库券上的花溪大桥也已历经了40年的风雨,回望曾经战斗过的花溪大桥,两位老人百感交集。


正是:

虹桥飞南北,铁龙驾云驰,

脊梁四十载,匠心百年承;

碧水盈光流,镌永国库券,

感念造化情,花溪情未了。

——(马燕/文)


本期编辑:马燕、马佳鑫

主办单位:宣传部


点赞!打CALL!▼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中国吊车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铁二局中国中铁二局2020届校园招聘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