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履带吊机械安装验收记录表|预制混凝土结构验收主要规范分析

2022-07-20 19:26:55浏览:242 来源:履带吊   
核心摘要:履带吊机械安装验收记录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验收的主要规范规定解析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近年来在国内快速发展。各单位在借鉴国外(境外)技术及工程经验基础上,从应用预制外墙板开始,成功开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装配剪力墙高层住宅结构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带动了新一轮的“住宅产业化”发展热潮。在发展过程中,多个观点均认为“技术标准落后”是制约我国装配式住宅发展的瓶颈之一。在近5年完成的新一轮标准规范制修订中,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已完成多项工作,本文主要介绍表1中4本主要标准在施工验收方面的规定。1 、《验收规范》内容200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迅速。各单位在借鉴国外(国外)技术和工程经验的基础上,从装配式外墙板的应用入手,成功开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住宅结构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带动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住宅结构体系。新一轮建设。 “住宅产业化”发展热潮。在发展过程中,不少观点认为,“技术标准落后”是制约我国装配式房屋发展的瓶颈之一。在过去五年完成的新一轮标准制修订工作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完成了多项工作。本文主要介绍表1中四个主要标准在施工验收方面的规定。

1。 《验收规范》的内容

2002年版《验收规范》在《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价标准》GBJ 301-88第五章,《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价标准》GBJ 321- 9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4-92》在GB 50204-92的基础上合并修订。在2002版规范实施初期,由于当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行业发展“不温不火”,规范中的问题并不明显;近年来,随着我国各种新型预制混凝土结构的不断发展,2002年难以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预制构件生产过程控制验收要求不明确,GBJ 321-90废止后,GB50204部分内容未纳入的弊端逐渐显现;

2)预制构件的结构性能检验规定不明确,对是否做、何时做存在不同的理解;

3)缺乏对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监管;

4)装配式结构项目验收情况不明确,可能是分项目或分项目。

最新修订的《验收规范》从解决上述问题的角度,全面梳理了相关验收规定,做出以下重要修订。

1)预制结构被接受为子项目。改变了 2002 版规范中可能是子项目或细分项目的情况。装配式结构子项目的验收包括装配式构件的入库、装配式构件的安装、现场加固和构件连接的安装。装配式结构现场施工涉及的其他施工内容,可纳入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等子项目进行验收。对于以预制构件为主装配的单层工业厂房,混凝土分工程仅由一个预制子工程组成。

2)对于专业企业生产的预制构件,《验收规范》]明确规定应作为“产品”验收,不再规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工厂验收要求,也相当于取消了GBJ 321-90的内容;进场时应核对质量证明文件(包括产品合格证、混凝土强度检验报告及其他重要检验报告等);钢筋、混凝土原材料、预应力材料、预制构件 预制构件进场时可不提供预埋件检验报告等,必要时应在构件生产厂备案备查。

对于总包生产的预制构件吊车,没有“入口”验收环节,材料和生产质量应按照《验收规范》各章规定进行验收。

3)明确了专业企业生产预制构件进场时的结构性能检验要求(详见下文)。

4)完善钢筋连接验收相关规定。考虑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连接的特殊性,连接试件原位拦截困难,需要机械连接和焊接制作平行处理试件。平行加工试件应与实际钢筋连接接头的施工环境相近,并应在工程结构附近制作。加强套管灌浆连接,明确提出按《套管灌浆规程》有关规定进行验收。

5)对预制安装件在装配式混凝土中的位置和尺寸偏差提出要求。全高垂直度、电梯井道、叠合构件等现浇结构按现浇结构有关规定执行。

6)其他:完善预制构件缺陷、尺寸偏差处理规定;细化尺寸偏差指标要求;提高预制构件表面粗糙度和键槽的验收要求;安装质量列为主要控制项目。

2《施工规范》和《装配规程》的内容

虽然《装配规范》是在《大板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与施工规范》JGJ 1-91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但规范的原始内容仍然很少。在施工验收方面,《装配规程》包括构件制造与运输、结构施工、工程验收三章。 《施工规范》第九章包括总则、施工检验与计算、构件制作、运输与堆放、安装与连接、质量检查等六个部分。 《装配规程》和《施工规范》是装配式构件生产、运输堆放、安装连接等过程中施工作业和质量控制的主要依据。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1)提出的构件生产计划、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原则。

2)提出了预制构件的脱模、翻转、吊装、运输、安装等施工验证规程,以及预埋悬挂件和临时支架,提出了功能计算方法和设计目标要求,并补充了现行相关国家标准的空白。

3)对于预制构件生产中的各个环节,根据构件类型的不同,提出了详细的操作要求。

4)对预制构件的运输和堆垛提出的要求。

5)提出预制构件吊装运输的基本要求。

6)对装配式结构的安装和连接的各个环节,提出了详细的施工要求。

) 对零部件制造和装配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检验提出了要求。

在部件检验和现场工程验收方面,《装配规程》和《验收规范》将结合使用。除引用《验收规范》外,《装配规程》[5]还对分项工程验收文件和记录、剪力墙底部接缝强度等方面的验收规程进行了补充。 ,以及接头的防水性能。

3 现场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测

预制构件进场结构性能检验是《验收规范》修订的重点内容,也是工程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2002年版《验收规范》第9.1.第1条规定“预制构件应进行结构性能检验。未通过结构性能检验的预制构件不得使用”在混凝土结构中”,该规定在规范中没有明确是否适用于构件的“工厂”或“进场”。考虑到GBJ 321-90规范和工程实践的结合,工程界普遍认为结构性能检验只在工厂进行,预制构件进场时可以提供合格的检验报告。但随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项目的增多,本文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作为半成品,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不同于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方式。以往,房屋建设项目的监理中并无监理人员(或施工方代表)。装配式构件进场时,只检查装配式构件的外观而不进行检查(或不采取其他措施无法进行检查),不符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缺乏充分的依据。

《验收规范》的修订主要解决三个主要问题:对专业企业生产的预制构件进场时的结构性能检验提出基本要求;豁免条例;对于不进行结构性能检验的部件,提出了加强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具体细目如下:

3.1 结构性能检验的基本要求

1)考虑到构件的特性和荷载检验条件,《验收规范》第9.2.2条只提出了简支和屈曲预制梁的结构性能检验要求,板坯。常见的有预制梁、预制板、预制楼梯等。

2)对于其他预制构件,如常用的墙板、预制柱等,通过结构性能检测很难确定构件的力学性能。结构性能检查。对于此类要检测的部件,需要设计详细的检测要求和测试加载方法。

3)用于叠合板和叠合梁的梁板受弯预制构件(叠合底板和底板),是否进行结构性能检验及结构性能检验方法应根据设计要求。

3.2 如何进行结构性能检测

1)结构性能检查通常应在构件进场时进行,但考虑到检查的方便性,项目通常在预制构件生产现场进行,各方参与.

2)对于多个项目使用的同类型预制构件,也可以在多个项目的建设监理单位见证下联合委托进行结构性能检测,结果对多个项目有效.

3)对于大型部件和应用经验可靠的部件,可以只测试裂纹宽度、抗裂性和挠度。大型构件一般是指跨度大于18m的构件;可靠的应用经验意味着该机组生产的标准构件已在其他项目中多次使用,如预制楼梯、预制空心板、预制双T板等。

4)如果能提供可靠的证据,少量使用的部件可以不进行结构性能检查。如果用量少,一般在50件以内履带吊机械安装验收记录表|预制混凝土结构验收主要规范分析,可以以近期完成的合格结构性能检验报告作为可靠依据。

5)对于具有产品标准的标准预制构件(如空心楼板、屋面板等),工程建设专业企业可提供合格的结构性能检测报告履带吊机械安装验收记录表,代替现场结构性能检测。产品结构性能检查时,宜派施工、监理人员参加边站。

6)《验收规范》附录B给出了受弯预制构件抗裂、变形、承载力的检验要求和检验方法。

7)钢筋混凝土构件和允许裂缝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进行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测试;不允许开裂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进行承载力、挠度和抗裂性试验。

3.3 未经结构性能检验的零部件质量保证措施

对于不进行结构性能检验的构件(包括不能做的和符合各种条件的),可以由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的代表在厂内更换,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在没有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预制构件进场时,应对预制构件的数量、规格、间距、混凝土强度和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进行实物检查。具体实现可以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1)实物检验应采用无损法或破损法。

2)检查次数可根据项目情况由双方约定。一般情况下,可以是一批不超过500个同类型预制构件,每批提取构件数量的2%,不少于5个构件。

3)检验方法可参考《验收规范》附录D和附录E的相关规定。

上述规定适用于所有预制构件方法结构性能检验要求。对于可以进行结构性能检测的预制构件,未来的结构性能检测主要以构件录入为主。

需要注意的是,结构性能检验的目的是通过荷载试验检验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钢筋质量(强度、位置、数量)、预应力损失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荷载可根据弯矩、剪力和加载方法确定。对于跨高大的叠合底板和底梁,由于其刚度低,板构件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相关性不大吊车出租,笔者认为一般不需要进行结构性能试验;如果确实需要测试,也应该通过选拔测试。加载荷载根据跨度合理确定;采用与工地支座相一致的支座形式,以施工荷载来承载叠合底板的结构性能是不正确的,因为无法测试底板的实际承载能力。可接受的组件也可能被检查为“OK”。

4《套管灌浆规程》的内容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是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房屋最常用的竖向钢筋连接方式。 《套筒灌浆规程》是唯一系统地规定了加筋套筒灌浆连接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的标准规范。其重要技术内容如下。

1)灌浆套管和灌浆材料的性能分别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管》JG/T 398、《钢筋连接用套管灌浆材料》JG/T408相关规定。虽然《套筒灌浆条例》并没有规定两种产品必须由同一供应商生产,但笔者建议应一起使用,施工时不得随意更换;否则进行接头型式检验、灌浆套管及灌浆料进厂检验、工艺检验等检验项目。

2)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不得小于连接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当钢筋套结时应在钢筋处断裂已经损坏。本要求高于《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范》JGJ 107-2010对钢筋Ⅰ类接头的要求。开发接头产品时,应考虑当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1.15倍标准值时,接头不会断裂或连接钢筋与灌浆袖子不会被拉出来。

对接头性能要求的规定应引起足够重视,《套筒灌浆规程》实施后的所有试验报告均应以此为依据。

3)系统规定了联合型式检验要求和报告内容。在9个传统机械连接接头试件的基础上,增加3个偏置接头试件进行单向拉伸试验;用于型式检验的套筒灌浆连接接头试样,由委托单位在检验单位的监督下制作;规定型式检验时灌浆材料的抗压强度范围(相当于型式检验规定的时间),超出范围则检验无效。

《套管灌浆条例》实施后,以往所有型式检验报告均作废,除非该批套管已进厂(现场)。

4)对灌浆套管和外露钢筋的位置和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于《验收规范》和《装配规程》的要求。

5)对垫片设置、灌浆施工方法及构件安装、灌浆材料的使用、安装连接中的灌浆施工提出详细要求。

6)提出系统工程验收规定,具体有以下8项: ①型式检验报告的验证。施工前和工程验收期间应核对型式检验报告:接头提供方应提交所有规格接头的有效型式检验报告; 型式检验报告的内容应符合《套筒灌浆规程》附录A的规定,并与现场灌浆套筒和灌浆材料的应用相一致。 ②灌浆套管进厂(场)进行外观质量、标识及尺寸偏差验收。 ③灌浆料进场验收。注浆料进入现场后,应检查灌浆混合物的30min流动性、泌水率、3d抗压强度、28d抗压强度、3h垂直膨胀率、24h与3h垂直膨胀率之差。 ④联合过程检验。注浆施工前,应对不同钢筋生产企业的进厂钢筋进行联合工艺检验:定心接头试件3个,灌浆材料强度试件不少于一组,接头试件和灌浆材料试件应通过模拟施工条件来制作。所有零件应标记28天;接头工艺检验的内容是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残余变形,以及灌浆材料的抗压强度;工艺检验可以重新检验。 ⑤灌浆套管进入厂(场)接头的机械能测试。注浆套管进厂(现场)时,不超过1000个注浆套管分组,每批随机抽取3个注浆套管制作定心连接接头试件,28天,拉伸实力经受考验。此测试无法重新测试。 ⑥现场接受预制构件。根据《验收规范》第九章的有关规定。 ⑦灌浆施工中,灌浆材料应分批检验。注浆施工时,每班取样不少于1次,每层取样不少于3次。选取1组试件进行标准养护28天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⑧灌浆质量检验。注浆要密实饱满,注浆口要注浆。

对于预制混凝土结构,当灌浆套管嵌入预制构件时,应在预制构件生产前或生产过程中进行上述2~5项检查(第3批进入现场的灌浆料为第一批) ) 此时,安装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将部分监督检查工作向前延伸至构件生产单位。 4、5项检验的联合试件可在预制构件生产现场制作,也可在灌浆施工现场制作,由现场灌浆施工单位(组)完成。如果在构件生产现场完成了工艺检验,而接缝不是由现场注浆施工单位(组)进行的,应在现场注浆前再次进行工艺检验。

5 个结论

今后,以上四项规范将作为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验收的主要技术依据。综合以上内容,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不同阶段的验收要求总结如下:

5.1 预制构件验收及文件要求

1)质量证明文件包括产品合格证、混凝土强度检验报告等重要检验报告;

2)在可以(需要)进行结构性能检查的情况下,应提供检查报告;

3)在不做结构性能检验的情况下:应在构件生产过程的检验文件中增加进场时的质量证明文件,如隐钢验收记录钢筋工程、预应力筋的受拉记录等;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代表进厂监理时履带吊机械安装验收记录表,进场构件的质量证明文件应经监理代表确认;如果没有工厂监督,应该有相应的物理检验报告。

4)如果灌浆套管是埋地的,还应提供:套管灌浆接头型式检验报告;进场套管的外观检验报告;第一批灌浆料进入现场检查报告;联合过程检验报告;套管接头力学性能检验报告。

5.2 子项目验收及文件要求

施工过程验收记录;安装和施工记录;套管注浆施工记录;后浇混凝土部件隐藏验收记录;后浇混凝土、灌浆和座膏强度报告;等等

5.3 细分工程验收结构实体检验要求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结构位置和尺寸偏差检验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可按以下规定进行:

1)连接预制构件的后浇混凝土部分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

2)预制构件进场时不进行结构性能检验和实体检验,预制件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

3)进场时分批进行结构性能检验和物理检验的预制构件,但预制件可能不做。

规范的制定和修订主要基于相关研究和现有工程实践经验,不能保证完全先进和适用于所有工程情况。从业者在规范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反馈给主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相信规范会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相得益彰,共同进步。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二手吊车)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海南履带吊操作证|海南代理特种作业证直接网查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