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茂于根,水深于源。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效益之源。今年以来,集团所属各单位以“项目管理提升年”为导向,压实主体责任,强化成本意识,做实方案策划,提升现场能力,涌现出一批履约创效突出、品牌形象优良的项目。
中铁十七局六公司负责施工的厦门第二东通道项目,是厦门第7条进出岛跨海通道,对完善海西经济区路网具有重要意义。项目落实“三新”管理理念,强化过程管控,推动技术创新,取得多项第一,提前5个月完成主体工程,成为全线首个贯通标段。
首件引领,实现工期提速
项目上场以来,认真落实“首件分析、样板引路”制度,优质高效完成墩身施工、桥面铺装、钢护栏安装等10项首件工程施工,有力保障工程进度、质量稳步推进。
图 | 现浇箱梁施工现场
试验段施工中,项目超前预判钢筋、波纹管道等施工冲突,通过组建BIM技术团队,精准分析确定钢筋与波纹管道位置,优化各类型材料的安装顺序,并通过三维动画向作业面工人进行工序技术交底,成功将箱梁施工工期从5个月缩减至3个月,为桥梁主线的提前贯通奠定了基础。
降本增效,助力效益提升
项目以“大成本”理念为指引,聚焦效益策划、过程管控等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千方百计节支降耗,抓实抓细各项费用,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现降本增效目标。
图 | 技术人员现场踏勘
进场之初,项目组织技术人员反复研究施工图纸、核算工程量清单,反复进行实地踏勘,找准清单漏记工程,在充分运用计算数据和原始资料的基础上,与设计单位、业主单位沟通协商,将漏记部分和优化内容纳入工程清单,实现源头创效。同时,在挖除旧路面、拆除结构物施工中,项目结合实际进行方案比选和优化,通过减少绳锯施工数量、拆除渣土及钢筋回收利用等措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创新驱动,注入科技动力
项目现浇箱梁跨径及桥面宽度大,导致变截面现浇箱梁斜腹板高度随箱梁宽度变化而变化。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自主设计制作“可调式弧形支撑架”替代定型支架,有效提高了箱梁坡度控制精度,同时实现了支架的拆卸、周转、再利用,减少材料投入370余吨。该技术在全线推广应用,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图 | 可调式弧形支撑架
为提高施工质量,项目创新采用箱梁扁锚整体式张拉工艺,施工时间较传统工艺缩短50%,张拉合格率达到100%。同时,项目积极推进“四新”技术应用和智慧工地建设,广泛采用新型摊铺机、可调式支座、全自动拉毛机等新设备,桥面平整度整体提高5%,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凝心聚力,焕发党建活力
在征拆工作中,项目党支部靠前指挥,提出“党员带头、全员征拆”的口号,按照“紧盯重点、先易后难”的方式,通过激励全体员工创新思路、扎实推进,实现征迁工作多点开花,相关工作在全线走在前列。
图 | 开展党建共建活动
项目积极与驻地党组织开展“党建联盟”活动,聘请当地社区的老支书、老党员担任项目施工监督员,搭建起对外沟通平台,有效化解施工生产中的外部矛盾。同时,项目党支部围绕驻地居民“急难愁盼”的诉求,在扶危济困、修缮道路、提供岗位、志愿服务等方面主动作为,通过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增进互信,为施工生产平稳有序推进营造了优良氛围。
坚守效益底线
提升履约能力
推动“项目管理提升年”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