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拟训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履带式坦克救援训练车的控制台。
背景技术:
2.坦克救援车是指配备特殊救援设备的履带式装甲车,又称坦克救援牵引车。目前坦克救援拖拉机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控制台来实现的。目前的训练控制台是实验训练的重要设备。训练操作过程中履带吊开机操作,由于紧张,训练时操纵杆会大幅度操作。用力,在训练过程中摇杆损耗大,容易松动,导致下面的连接线松动,进而导致控制失败。
技术实施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履带式坦克救援训练车控制台,可以避免操纵杆与平台连接松动,保证信号安全。及时传输,避免失败。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现如下:
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履带式坦克救援训练车控制台,该履带式坦克救援训练车控制台包括:控制面板,置于控制面板上,采用操纵杆结构,用于接收用户操作,安装在操纵杆结构底座上并适配于控制面板背面的后挡板,以及安装在操纵杆结构底座上的前挡板机构;其中吊车,当底座靠近或远离控制面板时,后挡板可滑向或远离控制面板,前挡板机构与前挡板机构配合履带吊开机操作,在前挡板机构伸出时夹持固定位置。出基地。在控制面板中,前挡板机构可以容纳在底座内部,从而可以将控制面板从操纵杆结构上前挡板机构所在的一侧移出。
6. 优选地,所述前挡板机构包括:挡板体和驱动所述挡板体容纳在所述底座内或从所述底座伸出的驱动杆。其中,驱动杆可从底座顶部伸出底座。
7. 优选地,所述挡板体包括:板体和与所述板体一端连接并与所述驱动杆接合的连接部。其中,连接部可接收驱动杆的驱动,使板体向底座外侧或内侧移动。
8.优选地,控制面板上设有法兰,法兰的高度小于后挡板与控制面板之间的最大间隙;
9.另外,板体面向控制面板的一侧设有卡槽,与法兰配合。
10. 优选地,卡槽与法兰的接触面上设有防水密封胶圈。
11.优选地,控制面板上设有第一螺孔;
12.另外,板体上设有与第一螺孔相适应的第二螺孔,使螺钉可以依次穿过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 控制面板固定在板体上。
13.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设置有滑槽的基体和设置在所述基体上的联动结构;其中,
基体上设有与驱动杆啮合的滑槽,该联动结构可通过驱动杆带动其余挡板体的联动结构联动,使多个挡板体同步移向底座的外部或内部运动。
14. 优选地,所述控制面板包括:面板主体和设置在所述面板主体上的无线发射器。其中,面板本体可连接于后面板与前面板之间。挡板机构夹紧固定,无线发射器可与操纵杆结构电连接,接收操纵杆结构发出的操纵信号,发送给坦克救援训练车的无线接收器。
15. 优选地,所述驱动杆伸出底座外侧的一端设置有手持段。
16. 优选地,控制面板上设有限位突起;其中限位突起的高度小于背板与控制面板之间的最大间隙。并且,板体上设有与限位突起相适应的限位槽。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履带式坦克救援训练车的控制台可以利用后挡板的固定结构实现安装控制板时的停止此外,采用设计的前挡板结构,当控制面板移动到后挡板和前挡板结构之间的位置时,控制面板可以固定。需要维修时,前挡板结构存放,直接将控制面板取出即可,固定方式更稳定,不会发生晃动,损坏后便于维修和拆卸。
18.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在下面的详细说明部分详细说明。
图纸说明
19.构成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附图用于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实用新型限定不当。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发明的履带式坦克救援训练车的控制台外观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内部正挡板机构结构示意图;
22.图。图3是图1中履带式坦克救援训练车的控制台从另一侧看的结构示意图;和
23. 图。图4是履带式坦克救援训练车中控台控制面板的功能框图。
24.参考符号说明:
25.1、控制面板;2、操纵杆结构;3、后挡板;4、挡板主体;5、底座;6、驱动杆;7、板体;8、连接件;9、法兰;10、第二螺孔;11、基体; 12、联动结构; 13、手持段
具体实现方法
2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说明,“上、下、左、右”等方位词的使用通常指附图所示的上、下、左, 正确的; “内、外”是指相对于每个组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和外。下面结合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8.图1、2、3为本发明履带式坦克救援训练车的控制台结构示意图,如图1、<@如2、3所示,履带式坦克救援训练车的控制台包括:控制面板1、放置在控制面板1上,用于容纳用户操纵杆结构操作2、 安装在操纵杆结构2底座5上并适配于控制面板1背面的后挡板3和安装在操纵杆结构2底座5上的前挡板机构; p>在
,当底座5滑动时,后面板3可滑向或远离控制面板1,当前面板机构伸出底座5时,后面板3可与前面板连接。控制面板1与机构配合夹持固定,前挡板机构可收纳于底座5内,从而可将控制面板1从操纵杆结构2上的前挡板机构所在的一侧取下。位于。搬出去。其中,控制面板1为无线一体化控制台,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功能模块:车辆控制总开关,打开开关后系统电源打开;液压系统油泵电机控制开关,操作此开关可启用和停用液压油泵。换档操纵杆,向上推动控制杆使履带式坦克救援训练车前进,向下推动使整车向后运行。摇杆上下幅度对应的整车速度也不同。 ,可实现整车无级变速,操纵杆处于中间位置实现整车制动停止。转向操纵杆,操纵杆向左移动可整车左转二手吊车,向右移动可整车右转(液压控制方式)。系统状态显示灯,系统正常工作时绿灯亮,停止时红灯亮,故障时黄灯亮。作为系统状态显示灯,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显示屏,为了增加系统整体人机交互界面的无障碍识别,在系统中增加了综合显示屏,可以显示当前工作状态的人机交互界面显示屏,并且可以清晰的显示系统的工作状态,让操作人员可以实时查看系统的当前状态,增加了系统的可操作性。可实时显示系统压力、液压油温度、当前工作状态(前进、倒车、转向、绞盘、拖绳、铲车等工作状态)。实时显示,部分系统故障可同时显示,增加了整个车辆操作员的整体可操作性。
绞车档位开关,有高速和低速两种模式可以切换。绞盘锁定开关可以在绞盘固定时锁定绞盘。有锁定和解锁两种模式。绞盘运行状态显示灯,绞盘开始工作时灯亮(绿色),不工作时灯灭。拖绳电机操纵杆,向下操作操纵杆,拖绳机构开始收绳,在初始状态,拖绳机构可以自由转动。当绞盘的电源开关和主功能开关打开时,整个绞盘操作系统就可以工作了。绞盘操纵杆是通过操纵操纵杆实现绞盘电机的正反转,具体是控制电磁阀的通断来实现此功能。铲土停止装置的操纵杆,铲子可以向上下降,铲子可以向下提升。铲锁开关有锁定和解锁两种状态模式。停车铲状态显示灯,再次工作时灯亮,不工作时灯灭。急停按钮,在出现紧急危险状态时,可以按下此按钮,使整个系统立即停止工作。起升装置带有变幅杠杆,左右变换可实现起重臂的变幅功能,使起重臂具有升降功能,下移杠杆可使起重臂长度伸长。臂杆功能电源开关,开关可以打开和关闭,只有当开关打开(上电)时,臂杆的所有功能才能使用。提升操纵杆,向上推动操纵杆提升电机工作,并将物品提升到一定高度,向下推动操纵杆将提升的物品放置在指定位置。电机有自己的减速和锁定机构。起升装置转动操纵杆,左右变换可实现起升臂的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使起重臂旋转(360°
°
) 功能,向下移动操纵杆可以缩短臂架本身的长度,最大可以使臂架恢复到原来的长度。动臂工作状态显示在灯光区,帮助操作者快速识别当前车辆系统的工作状态。其中,本发明的操纵杆结构2包括上述所有操纵杆。前挡板机构可以容纳在底座5的内部,也可以延伸到底座5的外部。
29. 优选地,前挡板机构可以包括:挡板体4和驱动挡板体4容纳在底座5内或从底座5伸出的驱动杆6。其中,驱动杆6可从底座5的顶部伸出底座5。驱动杆6的数量为两侧,分别位于底座5的两侧,穿入底座5外侧的部分设有限位止动部,使驱动杆6转动没有会掉到底座5里面。如图1所示,挡板4的数量为4个。如图2所示,多个挡板体4连在一起,在驱动杆6的带动下可以同步移动。
30. 优选地,挡板体4可以包括:板体7和与板体7一端连接并与驱动杆6卡合的连接部8。其中,连接部8可接收驱动杆6的驱动,使板体7向底座5的外侧或内侧移动。其中,板体7为前端部分,连接部8为后端部分,两者一体成型。
31. 优选地,控制面板1设置有凸缘9,凸缘9的高度小于背板3与控制面板1之间的最大间隙。并且,板体7面向控制面板1的一侧设有卡槽,卡槽与法兰9相适配。其中,法兰9可与卡槽配合实现锁定固定,使固定更加稳固。
32.最好是为了更好的密封。卡槽与法兰9的接触面上设有防水密封胶圈。
33. 优选地,为实现控制面板1与板体7的固定,控制面板1上设有第一螺孔。板体7上设有与第一螺孔相匹配的第二螺孔10,使螺钉依次穿过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10,实现控制面板1与板体的固定。正文 7。
34. 优选地,如图所示。如图2所示,连接部8可以包括:基体11履带吊开机操作|履带式坦克救援训练车的控制台,基体11设置有滑槽;联动结构12设置在基体11上。其中,基体11上设有与驱动杆6啮合的滑槽,联动结构12在驱动杆6的驱动下可联动其余挡板体4的联动结构12,从而使多个挡板主体4是同步的。向底座 5 的外侧或内侧移动。
35. 优选地,控制面板1包括:面板本体和设置在面板本体上的无线发射器。其中,面板本体可连接于后面板3与所有的前挡板机构之间夹持固定,无线发射器可电性连接至摇杆结构2以接收来自摇杆结构2的操作信号并发送它发送到坦克救援训练车的无线接收器。其中,数据采集器将相应的位置动作转换为电信号,与无线发射器通信处理相应的电信号,无线发射器将处理后的电信号通过设定的通信方式发送给无线接收器。 ,无线接收器按照设定的转换方式解析数据,整个系统的无线信号响应时间不大于0.5秒,遥控距离不小于20米,抗干扰能力强,分析后的信号输入到ecu控制器相应定义接口。通过设计的操作程序和控制策略,ecu最终将控制信号输出给执行器,实现操作者的操作意图,满足培训人员对车辆功能的模拟练习。
36. 优选地,为了防止手打滑,驱动杆6突出到底座5外侧的端部设置有手持部13。
37.优选地,为了实现更好的限位,控制面板1上设有限位突起(图中未示出);其中,限位突起的高度小于背板3与控制面板1之间的最大间隙;板体7上设有与限位突起相适应的限位槽(图中未示出)。 .
3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后挡板3固定在底座5的位置,此时前挡板机构容纳在底座5内,将控制板1从底座5的外侧放入底座5,并相对固定在后挡板3的挡块下方,然后撞击驱动杆6,使挡板主体4从底部凸出挡住控制面板1的上部,使其与背板3配合固定控制面板1,并固定螺丝使挡板体4与控制面板1相对固定,然后移动后挡板3,使其与挡板主体4配合,从两侧夹住控制面板1,实现固定。其中,后挡板3的固定可以通过穿入螺母来实现,具体方法比较常规,在此不再赘述。另外,拆卸步骤与安装步骤相反,此处不再赘述。
39.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