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福州老年大学教学楼项目为例,从施工设计、叠合梁运输、超长超叠合组合梁的运输吊装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吊装,并讨论施工过程。本文对需要注意的技术点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超长超搭叠组合梁的运输吊装提供有益的参考。
简介
装配式建筑在经济和环保性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装配式构件在装配式建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超长超重建筑组合梁的运输吊装技术要求非常严格和谨慎。在装配式建筑中,建筑的核心部分是装配式构件,装配式构件的生产、运输、储存和吊装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尤其是叠合梁的运输和吊装,是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具体工程情况选择可行的运输和吊装方式,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吊车公司,严格控制每个施工过程,抓好关键环节。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工程要求,保证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提供舒适、经济、环保的建筑产品。
1 项目概述
福州老年大学教学楼项目位于长乐南路与北广港路交汇处。由18层主楼和4层裙房等配套设施组成,总建筑面积36809m2,地下建筑面积10340.56m2。其中,教学楼共18层,楼檐高度88.5m;裙楼4层,楼檐高度22.9m。该项目是组装一个整体框架-剪力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包括叠合梁、叠合楼板、楼梯等,总预制混凝土件1112m3,其中叠合楼板794m3(13230m2),叠合梁318m3。叠合梁分布) 项目主楼3-17层,组合梁截面尺寸450mm×700mm,最长跨度11.97m,最大重量6.81 t(如图一)。
2 预制构件的运输
预制构件的运输包括预制构件厂内运输、工厂到工地的公路运输、工地内运输。
2.1 预制构件的厂内运输
预制组件的厂内运输包括预制组件的脱模、维护和装载。其中,预制构件的强度主要应在脱模时进行检查。根据工程设计要求:预制构件混凝土立方体的抗压强度应达到脱模吊装时抗压强度设计值的75%,且不得小于15.0MPa 预制构件厂应根据构件的生产周期和施工现场的需求计划选择模具数量。因模具数量不足,在未达到要求强度前,请勿脱模、吊装构件,造成构件开裂、缺棱角等质量问题。叠加梁加载时,其下应设置垫板,采用两点支点,两点支点设置在距端部跨度的1/4~1/5处。
2.2 预制构件的公路运输
预制构件的道路运输 根据老年大学工地叠加梁使用规划,提前做好道路运输规划,提前考察最优路线。运输路线的检查主要包括运输距离、道路宽度、转弯半径、限高、限载、允许通过时间等。该工程采用超长超重组合梁,最长跨度11.97m,最大重量6.81t。道路运输时,应根据零部件的具体情况,特别是转弯半径、限载等,分析选择运输路线。
2.3 现场运输
堆垛梁运输车从长乐南路西南侧的施工主出入口进入,然后分流至仓储区卸货,再从该出入口驶出。由于施工场地狭窄,运输和卸货均在地下室顶板完成,因此在交通通道和预制构件场区应充分考虑荷载对地下室顶板结构的影响。通过采取必要的结构加固或加固支撑措施,满足构件的驱动和堆垛要求。使用13m拖车运输预制构件,满载情况下运输车总重量约50t,以此载荷检查地下室顶板的载荷情况。行车路线和堆垛场地的结构加固措施,结合模板支撑体系的设置,采用承插式盘扣式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传递荷载。垂直杆尺寸为B-LG(Φ48mm×3.2mm),水平杆尺寸为A-SG-600(Φ48mm×2.5mm),斜杆尺寸为杆Φ33mm×2.3mm,极距600mm,步距1500mm。加固区域的支撑系统应独立设置,以确保拆除周围模板支撑系统时不影响加固支撑系统。严禁使用拆模回顶加固方法。
3 施工准备
3.1 场地堆放准备
预制构件运至现场后,根据老年大学施工现场构件堆放要求,按规格、品种、所用部位、吊装顺序等,堆场应设置在塔式起重机的工作范围内。根据构件的最大跨度,设置合理的堆垛间距,并在堆垛之间设置便于吊装的通道。构件堆放场地表面应平整、牢固,并采取完善的排水措施。组件与地面保持一定距离,防止地面不稳时倾斜或损坏组件。
3.2 预制构件验收
预制构件吊装前应进行外观质量、截面尺寸、构件强度、预埋孔、预埋件位置、预埋筋规格、型号、长度等验收。其中建德履带吊公路运输方案,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不得有严重缺陷,不得有影响结构性能的外露筋、蜂窝、麻点和裂纹。裂纹可通过现场喷水试验检查。预留的穿孔梁、板等孔及预埋件应符合详细设计图纸要求,偏差不大于5mm。装配式构件的截面尺寸应符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预制构件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表中JGJ 1—2014))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构件符合规范要求的不得使用。
4预制梁吊装
4.1 准备吊装方案
根据项目建筑的结构特点和施工质量要求,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精心制定叠合梁吊装方案,并向施工人员做好安全、质量和技术交底。吊装方案要有针对性,必须包括对吊装机械、吊索、支撑系统等的安全性校核计算建德履带吊公路运输方案|装配式建筑超长超重组合梁运输吊装技术要点,以及在吊装过程中对预制构件的各种工况的考虑。充分体现了装配式结构施工的特点和工艺流程的特殊要求。
4.2 起重设备和吊具
现场起重设备应根据预制构件的安装位置、构件的最大重量、辅助材料的重量来选择。叠加梁安装位置距塔机30m,最大构件重量6.81 t,吊索重量0.5 t。因此选用STC7020P塔机,臂长45m,最大起重量10 t,末端起重量4.9 t。用于起重的吊具主要有平衡臂、吊环、吊钩、钢丝绳、缆风绳和固定装置。吊具的选用应根据吊装工程的技术和安全要求进行。组合梁的吊装必须使用平衡臂,吊索的水平角不小于60°,不小于45°。
4.3 次试验
吊装工作前,首先要详细检查所有吊装设备和吊点的安全性和牢固性,然后选择一个不利的角度尝试吊装。将预制构件吊装离地20-30cm时,设备需要停片刻,检查四周情况,同时测试吊具和塔吊的能量率,保证构件平衡。
4.4吊装
根据预制构件的布置,吊装应遵循先远后近的原则,确保塔机吊装顺序合理。预制构件在叠合梁装入构件厂前应在施工现场按吊装顺序编号,每个构件还应标明安装方向(如图2所示)。预制构件厂根据序列号安排生产和装载顺序。工地按数量卸装,提高吊装效率。
吊装超长超重叠梁,在绳索钩紧吊环的基础上,还需要在叠梁底部设置安全绳,保证其平稳上升,两端通过拉索保持,保持稳定和平衡。吊装件左右两侧应临时支撑固定,临时支撑只能在用吊钩钩紧吊索后才能拆除。需要夜间作业时,提前准备充足的照明建德履带吊公路运输方案吊车出租,天气恶劣或5级以上大风时,请勿进行高空吊装作业。
5 吊装节点技术要点研究
装配式组合梁吊装节点的主要技术要点是装配式组合梁和现浇结构节点的施工质量控制,包括装配式组合梁交汇处底筋的质量控制和预制组合梁的质量控制。预制组合梁和现浇结构。梁交叉点钢筋的质量控制。作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本工程框架梁跨度较大,主次梁节点处钢筋布置密集。对布料进行模拟,实现合理优化。
5.1 预制组合梁交汇处底筋质量控制
预制叠合次梁底部配筋为5C25。考虑到现浇主梁中钢筋的锚固长度为15d,预留钢筋长度为375mm,而主梁截面宽度仅为400mm。常规的钢筋锚固方式势必给安装带来较大的难度。根据规范要求,在纵筋端部一侧焊接5d同径钢筋缩短预留钢筋长度。缩短后的锚固长度为原锚固长度的60%,即225mm。但现浇主梁两侧均有预制次梁。如果预制次梁锚固在同一高度,会发生碰撞(如图所示,侧面预制次梁的锚固钢筋高度错开100mm。已吊起的梁端钢筋为焊接在上边,没有吊起的在下边焊接(如图4)。这样既保证了预制梁吊装方便,又满足混凝土浇筑质量。
5.2 预制组合梁与现浇梁交汇处钢筋质量控制
现浇梁、预制复合梁、预制复合板的钢筋都需要在施工现场穿插绑扎。节点处钢筋既要满足规范要求,又要充分考虑预制构件吊装的方便性。由于现浇主梁截面尺寸为400mm×1200mm,现浇主梁配筋的第一次绑扎会增加叠加梁吊装的施工难度,因此侧方形式现浇主梁必须在现浇主梁加固完成后完成。安装。针对上述情况,根据现场标准层的施工经验,对部分传统施工工序的安排进行了调整,对叠合梁的施工工序进行了优化。施工过程可概括为线路维护→模板架设→现浇梁底模安装→叠层梁吊装→现浇主梁钢筋绑扎→现浇边模安装→叠层板吊装→叠层梁、板筋绑扎→混凝土浇筑。
6 结论
建筑业是高能耗行业。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建设需求的同时,还要保证环保建设,增加了建设难度。在福州老年大学教学楼项目中,装配式构件可以有效提高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对建筑组合梁的运输吊装技术要点进行研究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