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起重机市场,但我国发展起重机的历史相对较短。 2004年以前,别说250吨以上的履带起重机,就连150吨以上的履带起重机都是进口产品。当时国内最大的液压履带起重机是抚顺挖掘机厂生产的QUY150A 150吨履带起重机。
我国起重机的历史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 1954年,北京建华铁厂(后更名为北京起重机厂)试制成功“绍县”起重机。除电动葫芦起吊货物外,机器的转向和行走均靠人力。同年9、6月,抚顺重型机械厂试制成功2-6吨塔式起重机。 1957年底,北汽仿照前苏联K51型5吨机械汽车起重机制造K32汽车起重机,成为中国第一家生产轮式起重机的企业。同年9月30日,抚顺重型机械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5立方米抓斗起重机,每小时可装卸90吨煤。
1958年,北汽在K32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Q51型5吨汽车起重机,量产后传遍全国多家工厂。同年8月,正式更名为北京起重机厂。 1960年,改进设计的Q81 8吨汽车起重机和改进设计的100吨桥式起重机试制成功,Q51 5吨汽车起重机出口国外,开启了中国出口历史汽车起重机。
1963年3月,徐州重型机械厂(徐工前身)生产的第一台Q51型5吨汽车起重机下线。 1964年,北汽开始研制液压元件,为生产液压起重机奠定了基础。 1966年,按照“三线建设”政策,北汽工厂一分为二,设备235台,生产技术骨干及其家属约2600人,全套起重机技术图纸运往泸州,四川。只用了一年时间。成立了当地最大的国有企业——长江起重机厂。 1968年,Q84型8吨液压汽车起重机试制成功,这是我国研制的第一台液压汽车起重机。 1976年,北汽与长沙工程机械研究所合作,试制成功QD100型100吨桁架臂汽车起重机,用于唐山地震救援。
到目前为止,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起重机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但其技术含量与西方国家相比仍有巨大差距。履带式起重机仍然是空白。 19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开始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急需的液压履带起重机仍以高价从国外进口。为此,国家采取以技术换市场的方式吊车,分别从日本和德国引进中小吨位履带起重机的生产技术。 1984年抚顺挖掘机厂引进日立技术,生产出国内第一台QUY50A型50吨液压履带起重机。 1989年开始量产液压履带起重机,但产量极低。 2000年以前,市场体量较小,发展速度极慢。
2004年开始,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电力、石化、钢铁、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潮。国内履带挖掘机市场正在迅速扩大。有实力的企业加大了对履带起重机的研发投入。抚顺挖掘机制造有限公司2005-2006年先后推出250吨、350吨履带起重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2005年推出300吨履带起重机。除上述两家原国内履带起重机厂家外。 2004年抚顺50吨液压履带吊吊车,上海三一科技有限公司加入履带起重机制造商行列,先后推出50吨、80吨、150吨履带起重机。 2006年推出400吨履带起重机。 2004年底,中联重科浦源分公司推出200吨级履带起重机,之后陆续推出70吨、100吨、160吨、50吨履带起重机。迄今为止,国内已有35吨至400吨的履带起重机十余种型号,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产品谱系。福娃、徐忠、三安一、中联普源成为主要生产企业。
2006年底,徐忠和中联重科普源分别推出450吨和600吨履带起重机。 2007年,上海三一科技先后推出630吨、900吨履带起重机,2008年推出1000吨产品。 2009年4月22日,福华重工与中国一冶签订合同,为其研制1000吨履带起重机。合同价格为1.378亿元。 2009年9月28日,中联重科普源与大连理工大学联合研制的QUY1000千吨级履带起重机正式下线。徐中千吨级履带起重机正在研制中,近期将下线。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1600-3200吨履带起重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普源等公司已具备研发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引自厂家或其他媒体抚顺50吨液压履带吊|我国大型履带起重机发展概况(上),与铁家网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的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验证,本站不对本文及其全部或部分内容和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读者仅供参考抚顺50吨液压履带吊,请自行查看!